不能等槍炮響了,才想起國防教育
踏訪遼闊的黑龍江大地,聆聽他們推進國防教育的特色做法與深入思考,記者對省軍區一位主要領導的話感觸很深:開展國防教育,關鍵是各級要有責任感緊迫感,只有心懷憂患,方能大力推進。
國無防不立,善教得民心。作為向民族靈魂里熔鑄精神、思想里滲透價值、骨髓里注入憂患、腦海里輸送責任的戰略工程,國防教育歷來都是治國安邦之策、各國通用之道和捍衛國家主權之基。
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早在抗戰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明確提出對人民大眾進行國防教育和精神動員;鄧小平同志則反復強調國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
承平日久,一些同志對開展國防教育的責任感、緊迫感有所弱化,缺乏強烈的憂患意識,對國防教育不夠重視。
甲午兵敗后的喪權辱國,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的悲慘境遇,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的遇難……近代以來,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進程多次被打斷。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曾經的屈辱史,一次次警醒我們:落后就要挨打;一次次警醒我們:沒有一個鞏固強大的國防就沒有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在我們前行的道路上,必然會面對各種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有時候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必須提高防范外來風險的能力,筑牢國防基石。
當前,社會價值觀念多元多樣多變、思想文化交流交鋒交融、意識形態斗爭激烈激蕩激變,尤其是鑄魂與蛀魂、固根與毀根的博弈日趨復雜。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能等到敵人把刺刀逼近胸口,才想起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性;不能等到槍炮響了,才想起國防教育。
行文至此,記者想起了二戰時期的一段歷史:法國不重視抓國防教育,結果戰爭爆發不久就吞下失敗的苦果。而同為歐洲國家的瑞士,則始終高度重視國防教育。當時,在獲悉德國準備進攻的消息后,只有400萬人口的瑞士就有50萬人報名參戰,致使希特勒放棄了吞并瑞士的“冷杉行動”。
思忖至此,記者想起了黑龍江省軍區一位主要領導的話:在當年抗聯奮勇抗敵的這片黑土地上,我們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一日不備,會有亡國之恨;一日縱敵,便有數世之患;有萬分之一的危險,我們就必須要有萬分的警惕、萬全的準備!
“憂先于事者,不入于憂;事至而憂者,無及于事?!睔v史一再證明,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就要增強憂患意識,將其作為戰略任務大事大抓、強力推進;就要發揮好“催化劑”“清醒劑”作用,從點滴入手培塑好公民的責任感、危機感和自豪感;強化公民的擔當意識,自覺地將個人前途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將個人奮斗置于國家民族發展進步進程中,無怨無悔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離不開全民國防意識的增強。一個強大國家背后必須有一支強大軍隊,建設強大軍隊則離不開人民對國防事業的關心支持。建設強大軍隊,支撐強大國家,需要重視國防教育,讓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劉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