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二〇二〇年世界“軍工圈”里的那些事
德國3家造船企業擬合并成新集團
今年年初,德國多家具備軍用艦船建造能力的廠商開展合作談判,試圖整合出一支造艦“國家隊”,未來與意大利、法國等國軍艦制造商展開競爭。今年以來,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呂森集團和基爾海軍造船廠已就此事進行數輪閉門談判。
俄米格-35實現無人駕駛自動降落
2月,俄羅斯米格飛機制造集團宣布,最新型的俄羅斯米格-35戰斗機能實現無人駕駛自動降落。該集團在公告中說:“集團工程師獲得了飛機降落時自動控制系統專利。該系統提高了惡劣天氣條件下飛行安全性,使飛行員能夠以自動模式在更短時間內進入降落滑行。新技術將在米格-35戰斗機上使用?!?/font>
法國瑟堡海軍造船廠重啟核潛艇建造
4月初,法國瑟堡海軍造船廠重啟核潛艇建造。在推出一系列有效的防疫舉措后,造船廠開始逐步恢復生產。4月28日,“敘弗朗”號核潛艇下水并進行海試。其他5艘梭魚級核潛艇陸續開始恢復建造,供應鏈也進行了重組。
俄羅斯同時開建6艘遠洋艦艇
7月20日,俄羅斯海灣造船廠、北方造船廠、北方機器制造廠分別開建2艘通用登陸艦、2艘護衛艦和2艘核潛艇。全俄支援艦隊運動主席涅納舍夫表示,俄羅斯在本國首次同時開建6艘大型艦艇,既有助于捍衛國家地緣政治利益,也將提高俄羅斯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實力。
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測試130毫米口徑坦克火炮
7月,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展示了130毫米口徑新型坦克火炮測試的畫面,這是萊茵金屬公司新型主戰坦克先進技術演示的一部分。該公司高管稱,口徑的增加將使坦克可以發射火力更為強大的彈藥,穿甲能力大幅提升。同時,該公司還在研發一款新型穿甲彈。
韓國國防預算再創新高
9月3日,韓國國會審議通過2021財年國防預算案,預算總額約為53萬億韓元,同比增長5.5%。其中,作戰力量運營預算增幅創近10年的新高,這是韓國國防預算連續第二年突破50萬億韓元大關。
美國軍企受疫情重創發展舉步維艱
10月28日,美國波音公司宣布連續四季度營收虧損,計劃明年底前裁員3萬人。今年以來,波音公司營收累計虧損達到35億美元。此前,美國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宣布,由于未能得到聯邦政府進一步財政援助,將合計裁員3.2萬人;雷神技術公司宣布將削減1.5萬個工作崗位。今年受疫情影響,美國多家軍企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北約計劃開發下一代旋翼機
11月,北約公布一份聲明,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希臘5國簽署一份意向書,計劃在未來數年共同開發一種全新旋翼機,以取代在5國服役的中型直升機。該項目的推進將使下一代旋翼機成為北約未來直升機裝備體系中的主力裝備,進一步提升北約軍隊分布式作戰能力。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預計2年內服役
12月2日,印度海軍宣布,由印度海軍設計局承擔設計工作、科欽造船廠負責建造的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進入最后建設階段,預計2年內服役。作為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航母的建造之路可謂歷盡坎坷。特別是今年以來,造船廠工人罷工導致航母建造工作被迫按下“暫停鍵”,原定4月進行的海試,也受疫情影響而延期。
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停航
12月7日,英國宣布,“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將繼續滯留在港口直到明年5月。該航母由英國海軍耗資30億英鎊重金打造,在今年5月、10月先后發生漏水事故后,原計劃在該航母上開展F-35戰斗機的上艦測試也被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