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空軍醫療隊除夕之夜馳援武漢的消息,記者大年初一與空軍軍醫大學機關取得聯系。經了解,150人醫療隊中,文職人員52名,占比超過1/3。
空軍文職人員作為一支剛剛誕生的新銳力量,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亮相3個多月后,就參加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重大任務。既是信任,更是一次大考!
記者隨即請空軍軍醫大學進行了推薦,并與胡世頡、南巖東、雷燕3名文職人員取得聯系,建議他們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隨筆記錄“戰疫日記”,以便后期通過電話、微信等采訪。同時,時刻關注他們的微信朋友圈,并請他們在方便時交流近況。
他們都是空軍醫療隊的普通一員,有醫生也有護士,來自不同的醫院、有著不同的專業,有空軍首批現役轉改的,有早在2006年就以非現役身份到醫院工作的,還有目前空軍軍醫大學社招文職人員中唯一的主任醫師……他們實在是太忙了!為了不打擾他們,記者更多的時候是等待他們發回信息,然后繼續等待合適時間進一步電話采訪。
采訪的過程也是一次精神洗禮,記者被他們身上每天發生的故事沖擊著、感動著,為他們擔心,更多的是敬佩!
每當聽到他們在前線那些帶著熱氣的、充滿硝煙味的緊張經歷,那些充滿溫情、折射愛與抉擇的感人故事,那些用行動書寫的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的莊嚴承諾,動情處,常常不能自已。疫情還在繼續,但我們定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出 征
孔雀藍戰“疫”在江城-出征
1月24日,除夕當天。凌晨3時36分,電話鈴聲震醒了睡夢中的雷燕?!皥詻Q聽從組織安排,我去武漢!”沒有任何猶豫,她用干脆的回答結束了這次通話。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一直牽動著雷燕的神經,有著多年醫院呼吸科工作經驗的她隱約有種預感,這場疫情恐怕比想象的嚴重,她已做好了前去支援的心理準備。
今年40歲的雷燕是空軍軍醫大學第986醫院的呼吸內科護士長,這個崗位她一干就是10年。自2006年成為首批非現役文職人員以來,她多次被評為“優秀護士長”“優秀共產黨員”,榮立三等功1次,所在護理組被西安市人民政府評為“巾幗文明崗”。2019年,她剛剛完成原社會招聘文職人員納編考核。
她的丈夫許小龍得知情況后,默默起身幫妻子收拾行李。他知道妻子對家里放心不下,11歲的女兒今年面臨小升初,岳母最近每周要去醫院打針治療。“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剛轉業到新單位僅6天的他非常支持妻子的決定,更為她感到驕傲。
早上7時趕到醫院會議室時,雷燕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其中還有她的前輩、50歲的呼吸內科前任護士長姚茹。在簡短而有力的動員之后,雷燕和大家鄭重地在請戰書上按下紅色指印。所有黨員面對黨旗莊嚴重溫入黨誓詞:“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崩籽嗵寡?,她對誓詞最后兩句的感受從未如此深刻:“以前覺得這樣的考驗離自己比較遠,而現在就在眼前?!?/strong>會后,大家隨即分頭準備物資。雷燕迅速回到科里請領物資,并進行人員的安排和工作的交接,確保西安后方也做好應對疫情的準備。
中午12時回到家中,丈夫早已準備好了飯菜。在一次次擁抱、一個個親吻中,女兒依依不舍答應“放走”媽媽,還貼心地把自己最愛吃的巧克力塞進媽媽的行李中。
下午6時,第一、二附屬醫院和986醫院出征人員帶好物資準時抵達空軍軍醫大學集結點。150人的醫療隊人員裝具嚴整,紅色的隊旗格外顯眼,周圍都是來送別的親人和同事們。宣布上級命令、宣讀出征名單,現場的每個人都已進入臨戰狀態。乘車前往機場途中,雷燕看到丈夫發了一條朋友圈:“昔有遣郎上戰場,今我送妻降瘟神。親愛的,希望你沖鋒陷陣、救死扶傷的同時務必保護好自己,我和咱們的寶貝女兒在西安等你早日平安回家?!?/strong>她不禁眼眶一熱:一定要和大家一起打贏這場仗,平安歸來!
晚上10時,經過安檢、裝載物資后,全體人員開始登機。偌大的伊爾-76機艙由于裝滿了醫療物資和個人行李,顯得有些擁擠。地板上鋪滿了背囊和攜行包,有的隊員連腳都沒有地方放,只能踩在背囊上。大家互相加油打氣,分享著彼此的故事:一名隊員悄悄退掉訂婚的酒席;一名隊員去年剛執行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任務,這次又主動請纓;還有一名隊員在接到通知后,一刻不停從安徽坐汽車、趕高鐵、乘飛機,終于在集結的最后一刻趕上了大部隊……
伴著運輸機巨大的轟鳴聲,隊員們漸漸睡著了。大家太累了,從凌晨接到電話后,緊張的準備工作一刻也沒有停下?!拔錆h的情況到底有多嚴峻?我們會面臨哪些困難?”思索著這些問題,雷燕也不知不覺睡著了。
飛機平穩降落。走出艙門,荊楚之地濕冷的空氣撲面而來,讓人精神為之一振。雷燕看了看表,23時58分,農歷的新年就要到了。
克 難
孔雀藍戰“疫”在江城-克難
醫療隊趕到住處已是正月初一凌晨2點。搬完帶來的醫療物資后,累到筋疲力盡的胡世頡頭剛挨枕頭就睡著了。
胡世頡是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副主任,曾長期擔任ICU副組長,是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重癥專業委員會委員。他出生于軍醫世家,服役22年,2018年成為全軍首批現役轉改文職人員,榮立三等功1次。
按照上級命令,空軍醫療隊對口支援武漢市武昌醫院,該院是武漢市定點收治醫院。初步了解后胡世頡和隊友們發現,情況非常不樂觀:這里之前并不是傳染病醫院,是1月23日緊急改造的,因此病區的一些基礎條件還不夠完善;醫院缺乏傳染病防控經驗,交叉感染風險極高;當地醫護人員技術力量缺口大,并且大多數已經連續高強度工作多日;等著住院的病患源源不斷,都需要及時診斷治療……
時間就是生命!醫療隊的感控專家第一時間為醫院建立感控防線、劃定“三區兩線”,明確所有人員都應知應會的隔離與洗消制度,其他醫療隊隊員按照分組緊張地開展防護技能培訓。
胡世頡被分配到重癥患者救治隊。在正式開始救治工作前,他和隊友們在鏡子前反復練習穿脫防護服、口罩、帽子、手套、襪套、隔離衣等,光“脫”就要操作15件以上的防護設備和12次的洗手,連順序都不能出錯,“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談得上救治病人”!
接下來的幾天里,胡世頡跟隨第一批重癥救治隊值班人員進入ICU,對14名危重癥患者進行救治;普通患者救治隊也同步進駐住院部,全面展開救治工作。
胡世頡和隊友們每天安排2個班,每班4個小時;但加上穿隔離服并檢查、脫隔離服后洗消、與隊友交班等時間,每班往往需要六七個小時。每到交班時他都戲稱“像是困守危城彈盡糧絕時迎來了援軍”。再加上經常要搬物資、開疫情碰頭會,從一開始就是“連軸轉”的狀態,每天基本忙到凌晨才有機會跟妻子報個平安。“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十分不利于操作,稍微動動就氣喘吁吁,期間還不能喝水和上廁所;到交班時整個人都濕透了,腦袋像溺水了一樣,這樣的狀態下脫隔離衣其實非常危險?!?/strong>胡世頡告訴記者。由于病毒氣溶膠可能黏附在防護服表面的每一處,所以每次脫防護服他和隊友們都會相互監督并及時消毒,“那感覺就像拆炸彈”。
盡管如此小心,但一次意想不到的經歷還是讓胡世頡感到陣陣后怕。剛開始由于物資緊缺,醫療隊的醫生將防護面屏全讓給了護士。有次快交班時,胡世頡發現有一位重癥病人的無創呼吸機松了,他立刻上前幫忙調整??删驮诓僮鬟^程中,突然間呼吸機氣流快速沖到了他臉上。他只戴著護目鏡和口罩而沒有面屏保護,小部分暴露的皮膚有可能沾上了病毒。當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反復回想整個事件發生過程和脫隔離衣的操作是否規范到位。他越想心里越恐懼,最后居然出現了胸悶氣短心悸的癥狀。他不斷暗示鼓勵自己:“沒事的,一切都是嚴格按流程做的,我一定沒有被傳染!”
事后被證實是虛驚一場,而他也對這次出征的意義理解更深刻了:病毒肆虐,老百姓生命安全受到極大威脅,不幸身染病毒的百姓該有多么恐懼無助!黨中央、中央軍委第一時間派出人民軍隊沖到抗疫最前線,不光肩負著醫療援助的重任,更肩負著全國人民的希望與重托!
在抗疫期間要面對不可避免的病毒威脅,對每個隊員都是非常大的考驗。胡世頡和隊友們從沒有一句怨言,更沒有想過后退,所有人都在團結協作夜以繼日地救治病人:同在重癥患者救治隊的醫生陳宇作為小組負責人忘我奮戰、越是艱險越向前沖;護士霍軍麗除做好感控工作外,還主動承擔起了醫療隊駐地的防疫及隊員保健工作……
雖然工作強度大壓力大,但隊員們不是孤軍奮戰:大年初一,后方領導對隊員家屬走訪慰問;學校的5位院士專門發來鼓勵視頻,為大家加油打氣;在武漢駐地宿舍樓下,當地熱心群眾送來新鮮的水果、副食等等。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是滿滿的力量!
喜 訊
孔雀藍戰“疫”在江城-喜訊
1月28日,醫療隊救治的2名重癥患者治愈出院了! 其中1位已有60多歲。進駐當天,醫療隊在仔細研究病情后果斷決定改變救治方案,在軍地雙方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3天之后患者體溫、呼吸道癥狀恢復正常,2次核酸檢測轉陰,達到了臨床出院標準。
聽到從ICU傳來的好消息,普通患者救治隊的南巖東無比振奮。 南巖東是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也是全軍呼吸內科專業委員會肺癌學組成員,呼吸與重癥救治領域的佼佼者,是空軍軍醫大學社會招聘文職人員中唯一的主任醫師,榮立三等功1次。
自從入駐武昌醫院收治病房后,南巖東和隊友們每天要接診大批的患者,拼盡全力爭分奪秒與病毒搏斗。他戴著近視鏡,外邊又戴了防護鏡和塑料面屏,呼吸間三層“眼鏡”全部起霧。為了減少霧氣,他和隊友們在辦公室時堅持將窗戶打開,坐在冷風灌入的窗邊,保持視野相對清晰,全力高效地完成病歷的書寫等工作。他在日記中寫道:“大家幾乎忘記了自我的存在,忘記了時間在流逝,唯有在下班離開病房更換衣服時,發現全身早已濕透,才再一次意識到工作的嚴肅緊張,使命和責任?!?/font>
很多隊員以前素不相識,現在為了共同的目標戰斗在一起,彼此都是對方最堅實的依靠和支持。剛接手時,南巖東了解到一位病人患有尿毒癥腎功能衰竭,既往已進行腎臟透析2年,目前病人急需進行一次透析治療。武昌醫院無法透析,但他又不符合出院標準。病人得知暫時無法轉院無法透析,絕望地表示“這樣下去我一定會死于尿毒癥”。
南巖東一邊安慰病人,一邊繼續抓緊時間四處聯系。這時,他想到了并肩作戰的隊友們。他聯系了重癥監護室并說明情況,醫療隊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的教授很快前來會診,當場決定第二天進行床旁透析。得知自己有救了,這位病人高興得淚流滿面,一個勁對“解放軍同志”表示感謝。南巖東懸著的心也輕松了一些,“關鍵時刻,隊友給力”!
在醫療隊到來之前,武昌醫院無法檢測病毒核酸。醫療隊帶來了技術人員和檢測設備、試劑,幫助其成為武漢第二批授權的8家有診斷新冠肺炎資質的醫院,大大縮短了醫院患者的檢測時間。醫療隊連續幾天的滿負荷檢測顯示,醫院之前的500多名患者檢測結果一半以上為陰性,有些是通過檢測排除了疑似,有些是已治愈。符合條件的患者及時出院,加快了床位的流轉速度,既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又可以讓更多的患者得到入院救治。
隨著醫療隊的進駐,一切都在好轉,軍地醫護資源融合成一條牢固的生命防線,危重病人死亡率和危重癥患者比例正在持續下降。和南巖東搭檔的是姜華醫生,也是一名文職人員,他們曾共同獲得過軍隊及省部級的科技獎勵,這次再次并肩作戰,他們充滿信心。
每次在值班病房見到新住進來的患者,南巖東都會首先做自我介紹:“我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醫療隊的醫生,是黨和國家派來給你們看病的……”隨后,便將姓名寫在紙條上交給患者,請他們有事隨時聯系。南巖東會細細詢問患者發熱、氣短、咳嗽等癥狀是否有所好轉,飲食及睡眠情況如何,與家里人是否保持聯系等,并鼓勵他們要充滿信心,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戰勝病魔!
病毒可怕,但無法阻隔愛。南巖東記得病房里有一對年輕夫妻同患新冠肺炎。每次查房,他們總是先詢問對方的病情如何,請求把最好的藥留給對方,并拜托南巖東向對方轉達一定要堅強活下去。南巖東也已經習慣了分別給他們介紹對方的情況,讓他們安心治病。每當聽到對方的癥狀好轉、病情穩定,他們的臉上便露出難得的笑容。
時間在忙碌中匆匆流逝,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武昌醫院陸續有患者出院。2月1日,是南巖東轉戰火神山醫院前,在武昌醫院的最后一次夜班。交班結束后,他發現窗外晨光明媚,遠處幾只麻雀正歡快地飛來飛去,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在身上暖融融的,春天就要來臨了。
轉 戰
2月2日,醫療隊聽令正式轉戰火神山醫院。
新的戰場,新的開始,新的希望。醫療隊的隊員們將會和來自全軍的其他醫護人員共同攜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而就在轉戰前一天,空軍黨委發來慰問信,大家倍加振奮、斗志更燃,也明白肩負的責任會更重,面臨的形勢會更加復雜,必須繼續保持清醒頭腦和高度警覺,臨危不懼、一往無前。轉場當天,胡世頡值凌晨5點到上午9點的最后一班崗,之后將會有其他醫療隊接手武昌醫院。他欣喜地發現,有一位患者的核酸結果顯示陰性,再加上前一次的陰性,已達到出院標準。這位50多歲的大姐聽到這個好消息,興奮地直說“感謝解放軍”。
那一刻,胡世頡感到疲憊一掃而光,對于即將奔赴新的戰場也更加有信心:“我們是新戰場的主力軍,火神山醫院基建的神話已經實現,抗疫的全面勝利終將實現!定不辱使命!”
乘車出發前,雷燕在收拾行李的間隙,又看了一眼女兒發來的照片。那是女兒專門畫的一幅畫,里面一個身穿彩色羽毛衣裙的美麗天使,正在和穿黑色衣服的惡魔搏斗。在女兒心中,“媽媽就是天使,一定能戰勝疫情這個魔鬼”!還有更多讓人安心的消息傳來:單位協調了西安市部分重點學校的老師為出征隊員的孩子們免費輔導功課,女兒的學習不用操心了;母親的后續治療事宜已有醫院同事為她悉心安排;而自己的胃潰瘍,醫療隊也專門為她從西安后方協調來了藥品……
在大巴車跨過寬闊的武漢長江大橋,駛向新的駐地時,南巖東用手機為女兒回了信。昨天女兒發來信息,表達了對爸爸的思念關心,并表示自己會安排好學習和生活。她寫道:“作為一名醫生,您拿著手術刀與疫情作殊死搏斗。我雖不能像您一樣,但至少我可以拿起筆,多學一個字、多學一些知識。爸爸,我為有您這樣的爸爸而感到驕傲和自豪,長大后也要像您一樣為祖國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
火神山醫院就要到了。望著窗外陰沉的天空,南巖東在朋友圈發了一首詩:荊楚現瘟疫,火雷來鎮災。待到山花開,神州盡歡顏。
在一線淬火成鋼
此次赴武漢前線執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任務中,空軍醫療隊的文職人員用頑強的戰斗精神、精湛的醫療技術,在戰疫一線用生命拯救生命,用心靈溫暖心靈,淬火成鋼,為“孔雀藍”書寫戰史,為文職人員群體增添榮光。一線是這支年輕的隊伍融入部隊必經的“火焰山”,也是成長成才不可多得的“大熔爐”。
在一線答好政治考卷。“天下至德,莫大于忠?!避婈犎藛T的素質品行,首要一條就是對黨忠誠。大事難事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文職人員雖然不是現役軍人,但絕不是“預備隊員”“候補選手”?!胺拿?,恪盡職守”,入列時的誓言猶在耳畔,文職人員的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是否合格,需要到一線戰位去考驗,文職人員的政治能力、政治表現是否達標,必須到一線戰位去檢驗。除夕凌晨,抽組命令下達后,一名名文職人員迅速從四面八方集結,他們用“若有戰,召必至”的實際行動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在一線磨煉強軍本領。軍隊因戰而存在,軍隊人員以打贏為使命。能打仗、打勝仗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同樣也是文職人員的不二追求。文職人員從事的不是普通的管理工作或專業技術工作,而是服務保障戰斗力成長的重要任務。既然選擇了強軍事業,文職人員的工作環境就不僅是辦公室、實驗室、病房,還有火藥味十足的演訓場、比武場,甚至是硝煙彌漫的戰場?!昂檬卤M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蔽穆毴藛T履行職責使命的任務在一線,增長強軍本領的課堂也在一線。在強軍一線沖鋒陷陣、赴湯蹈火,在任務考驗中披荊斬棘、脫穎而出,終將練成勠力強軍事業的鋼鐵戰士。
在一線成就軍旅人生。“懷揣軍營夢,文職亦出彩”是很多文職人員的報考初衷。但是,怎樣算軍旅出彩,在軍營中如何出彩,也是很多文職人員邁入軍營后的困惑。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一線戰位是軍營奮斗者成長的沃土。只有堅持奮戰在一線,才能避免紙上談兵、緣木求魚;只有綻放才智在一線,才能不虛度年華、蹉跎夢想。一線戰位,機遇與挑戰并存,考驗和榮光同在;一線戰位,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奮斗無悔,靜待花開。
圖片由空軍軍醫大學政治工作處提供
(文:劉富建 檀琳 漫畫作者:李吉光)
主管:空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宣傳文化中心
期號:第13期
監制:張 力
主編:段向前
責編:徐世元
校對:張亞芳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