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x0ppm"></dl>
  • <ins id="x0ppm"></ins>
        <big id="x0ppm"><blockquote id="x0ppm"></blockquote></big><object id="x0ppm"><strong id="x0ppm"></strong></object>
        <rt id="x0ppm"><div id="x0ppm"><dfn id="x0ppm"></dfn></div></rt>

        <rt id="x0ppm"><strong id="x0ppm"><li id="x0ppm"></li></strong></rt>
        <blockquote id="x0ppm"><source id="x0ppm"></source></blockquote>

        中華龍

        王軍館長與來參觀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的外國留學生合影

        首屆三五將軍文化月共和國將軍林開園將帥后代合影

        2006年5月5日在三五文化中心有幸和毛澤東主席嫡孫毛新宇博士和六位共和國將軍合影

        紀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為共和國開國將帥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譜敬獻花籃

        2018年“感動哈爾濱”年度人物(群體)頒獎典禮在哈爾濱電視臺舉行

        王軍榮獲2018感動哈爾濱年度人物獎

        開國將帥林

        當前位置: 首頁 > 兩彈一星 > 三五文化網 || 軍史文物|見證以身許國的木箱

        三五文化網 || 軍史文物|見證以身許國的木箱

        2023年02月16日 10:15:52 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訪問量:2134 作者:貢嘎旦增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
        上圖來自三五國防博物館

        王淦昌使用過的木箱,1999年8月由王淦昌之子王德基捐贈給中國革命博物館,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收藏著一只看似普通的木箱。它表面粗糙,唯有用毛筆書寫的“北京王京<10>”字樣,成為特殊標識。

        木箱的主人,就是“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淦昌,“王京”是王淦昌為了保密給自己取的化名。1971年至1978年,王淦昌隨核武器研制機構從北京遷往四川。這只木箱是王淦昌當時用來裝運資料的,它見證了一代科學家以身許國、隱姓埋名、保守秘密的真實故事。

        王淦昌在受命領導核武器研制前,已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1941年,王淦昌發表關于探測中微子的論文,受到世界物理學界矚目。新中國成立后,王淦昌調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1955年,王淦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9月,他作為中國代表,到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事基本粒子研究,并被選為副所長。其間,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反西格馬負超子,其意義不亞于獲得一項諾貝爾獎,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

        1960年底,王淦昌奉命回國。第二年,他秘密加入研制原子彈的行列。研制原子彈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最高機密,參與核心工作的專家,連身份都要嚴格保密。一旦參加這項任務,就意味著數十年的隱姓埋名。當組織征求個人意見時,王淦昌只說了一句:“我愿以身許國!”

        唯大英雄能本色。1961年至1978年,原本名滿天下的王淦昌從世界學術和公眾視野中消失了。他的名字變成了“王京”;通信地址變成了信箱代號;他放棄熟悉的基本粒子研究,改方向從事國家迫切需要的核應用研究;他從此再未公開發表一篇論文,再未參加一次國際學術交流……隱姓埋名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中。

        在河北省懷來縣的燕山腳下,王淦昌和他的團隊曾進行長達數年、多達數千次的爆炸試驗。試驗基地的氣候條件十分惡劣,科學家和試驗隊員吃住在帳篷里,工地正好處在風沙口,有時大風能把軍用帳篷掀起來,有時一頓飯會遇上幾次風沙,常常是一碗飯半碗沙。在艱苦的環境中,王淦昌身先士卒,帶領團隊完成上千個試驗元件的爆轟試驗,指導設計試驗元件,指揮安裝測試電纜等,直到最后參加試驗。終于在1962年底,基本掌握了獲得內爆的重要手段和試驗技術。

        1963年,中央決定核試驗要搬到西部試驗場。王淦昌回到家,讓夫人幫忙準備過冬的衣服。妻子追問他到什么地方去,他隨口說去西安——鐵的紀律不允許他將實情告訴家人。當年赴戈壁灘原子彈試驗基地工作的數千名科技人員中,56歲的王淦昌是年齡最大的一個。年近花甲的他跟著一群年輕人,日日夜夜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天天摸爬滾打在茫茫戈壁中。工人們看到已經兩鬢斑白的王淦昌依然那么努力工作,也都備受鼓舞。在試驗場,大家親切地叫他“王老頭”。王淦昌聽了十分高興:“非常好,這說明我和工人打成一片了!”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后第5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后第4個掌握這種具有更強大威懾力的熱核武器國家。王淦昌為此作出了巨大貢獻。

        1976年,70歲高齡的王淦昌再赴風雪彌漫的青海高原,在一望無際的“死亡之?!备沟爻晒M行我國第3次地下核試驗。至此,中國的空中、地面和地下核試驗基本走完了所有歷程。

        從1961年參加原子彈研制后,王淦昌參與了我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為我國核武器研制作出巨大貢獻、立下了不朽功勛。整整17年,他一直使用“王京”這個化名,直到1978年,他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出任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他才在公開場合重新使用王淦昌這個名字。

        多年以來,王淦昌一直對自己的工作守口如瓶,就連對妻子、兒女也從未透露過半個字。在王淦昌子女的印象中,父親不是出國就是出差,一年到頭沒幾天在家。用他小女兒的話說,他不是幾年不著家門,就是進了家門便一個人關在屋子里忙自己的事。5個子女的婚禮,王淦昌也都因為工作原因未能參加。

        舍小家只為報國家,人無名但求國有名?!皟蓮椧恍恰笔聵I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人民挺直腰桿站起來的重要標志,也見證了一代中華民族優秀兒女以身許國、無私奉獻的崇高情懷。為了早日爆響“爭氣彈”、挺直腰桿子,以王淦昌為代表的科學家們,甘愿放棄名滿天下、功成名就的人生,投入到關系國家民族命運的科研戰斗序列。為了國家的需要,他們嚴守保密紀律,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荒漠,在人煙稀少的深山峽谷,隱姓埋名,甘愿將自己的壯美人生,書寫在為國家民族自立自強的征途上。

        歷史,不會忘記為國奉獻的英雄。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表彰大會,授予(追授)王淦昌等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編輯:張惠
        評論區
        發表評論

        評論僅供會員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校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教育部 中國現代教育網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網警110
        鄭重聲明:本站全部內容均由本單位發布,本單位擁有全部運營和管理權,任何非本單位用戶禁止注冊。本站為教育公益服務站點,禁止將本站內容用于一切商業用途;如有任何內容侵權問題請務必聯系本站站長,我們基于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嚴格履行【通知—刪除】義務。本單位一級域名因備案流程等原因,當前臨時借用網校二級域名訪問,使用此二級域名與本單位官網權屬關系及運營管理權無關。三五文化網 特此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經營許可證 ICP證 京ICP備13002626號-8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2087 三五文化網 版權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經營許可證
        聯系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馬端街65號
        聯絡QQ:1360781304 網站值班電話:18004606931
        北京網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僅提供技術支持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国产成人a在线视频免费,四虎影视国产精品亚洲精品hd,国产v亚洲精品,6080久久无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