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群英譜丨黃文杰:在國家人民危難之際,人民軍醫再赴戰場
■中國軍網記者 馬嘉隆 通訊員曠岳軍 王均波
制圖:梁逍悅
2003年,他成功救治全球第一例“非典”患者,榮立一等功;2020年春節,作為“抗疫”醫護人員,他依舊沖鋒在疫情最前沿……
他就是武漢火神山醫院感染五科一病區主任黃文杰,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一位具有35年感染性疾病臨床經驗的老兵。
在火神山醫院的病區主任中,58歲的他,年紀當屬最大。當時抽組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時,考慮到他年齡偏大,加上嚴重高血壓長期服藥,上級多次勸說他在后方遠程指導診治,但他還是堅持要趕赴一線?!拔矣薪涷災芊€定軍心”,黃文杰說服了醫院領導,再次披掛上陣。
平時,兩鬢斑白,面容有些憔悴的黃文杰,只要一投入工作就變得精神矍鑠,干勁兒十足。元宵節,五科一病區迎來了第一批患者。黃文杰在“紅區”里從下午1點守到晚上9點,直到看著全部患者完成收治和分診后才出來。那時,他才發現自己鞋套里的雙腳已經凍得麻木?!澳菚r候,我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救他們?!?/font>
“離患者更近一些,掌握病情就更詳細一些,治療起來就更有針對性!”隨著救治經驗的不斷豐富,黃文杰提出結合患者基礎疾病、影像學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臨床治療反應綜合判斷的精準治療基本原則。并結合自身抗非經驗和當前疫情形勢,會同醫護人員們科學判斷并個性化診治患者。
鮑女士是五科一病區危重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入院時指脈氧小于90%,呼吸34次/分,醫生準備予以糖皮質激素治療。黃文杰主任當晚查房后,力主改用高流量氧療,避免因激素導致血壓血糖升高等不良反應。那晚,黃文杰一直守在患者床邊,觀察臨床反應,隨時根據病情變化調節呼吸機參數。經過兩天時間的診治,鮑女士順利脫離了危重狀況。
65歲患者黃某,2011年因慢性腎功能不全進行腎移植術,術后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此次確診新冠肺炎后曾停用抗排斥藥物,出現發熱以及呼吸困難的情況。黃文杰仔細分析患者既往病史和目前的臨床癥狀后,認為患者發熱主要原因是停藥后免疫重建反應,短時期內應使用糖皮質激素,病情穩定后再逐步過渡到抗排斥藥治療。經過調整診治,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呼吸功能也順利恢復,病情有所好轉。
目前,感染五科一病區救治工作仍在緊張有序的進行中。經驗豐富的老兵黃文杰已成為團隊成員和患者們心目中的“定海神針”?!坝兴?,我們很放心,相信我也能很快出院”重癥患者王某說?;颊叩男湃?,是對這位年近花甲的老兵最好的嘉獎。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是黃文杰的座右銘。當年“非典”一戰成名后,黃文杰曾斬獲無數殊榮,而其中最令他驕傲的,莫過于“人民軍醫”的稱呼。這是榮譽,更是鞭策?!耙宦暼嗣褴娽t,就得一輩子為人民?!?/font>
“人民軍醫在國家人民危難之際義不容辭?!?7年前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依舊如此。
黃文杰和戰友從廣州白云機場趕赴武漢抗擊疫情一線。林鐸 攝
黃文杰主任(中)在病房搶救重癥患者。張慧芬 攝
黃文杰主任在病房搶救重癥患者。張惠芬 攝
黃文杰主任(右一)詢問患者病情。曠岳軍 攝
黃文杰主任詢問患者病情。陳藝 攝
黃文杰主任查看患者肺部影像。曠岳軍 攝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