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x0ppm"></dl>
  • <ins id="x0ppm"></ins>
        <big id="x0ppm"><blockquote id="x0ppm"></blockquote></big><object id="x0ppm"><strong id="x0ppm"></strong></object>
        <rt id="x0ppm"><div id="x0ppm"><dfn id="x0ppm"></dfn></div></rt>

        <rt id="x0ppm"><strong id="x0ppm"><li id="x0ppm"></li></strong></rt>
        <blockquote id="x0ppm"><source id="x0ppm"></source></blockquote>

        中華龍

        王軍館長與來參觀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的外國留學生合影

        首屆三五將軍文化月共和國將軍林開園將帥后代合影

        2006年5月5日在三五文化中心有幸和毛澤東主席嫡孫毛新宇博士和六位共和國將軍合影

        紀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為共和國開國將帥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譜敬獻花籃

        2018年“感動哈爾濱”年度人物(群體)頒獎典禮在哈爾濱電視臺舉行

        王軍榮獲2018感動哈爾濱年度人物獎

        開國將帥林

        當前位置: 首頁 > 抗美援朝 > 三五文化網 | 參加抗美援朝的開國將軍(大將上將篇)

        三五文化網 | 參加抗美援朝的開國將軍(大將上將篇)

        2020年10月12日 16:35:32 來源: 軍事書廬 訪問量:6852 作者:吳東峰

        未定稿,歡迎勘誤修訂

        吳東峰選編


        編校 楊振東

        制作 阿湄

        鳴謝:《軍事書廬》朋友圈


        參考資料:《將帥名錄》(解放軍出版社)、百度百科、以及相關人員回憶錄等。





        卷一

        元帥大將篇

        彭德懷(1950—1954年)
        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獲朝鮮“朝鮮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0年10月,彭德懷堅決擁護中央抗美援朝的決策,出任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入朝后指揮志愿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七個月內連續進行五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迫使其轉入戰略防御,接受停戰談判。經過兩年邊打邊談,于19537月簽訂停戰協定。19524月,因病奉命回國,主持中共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生平簡歷:
        彭德懷(1898---1974),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省湘潭縣人。1926年參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共。紅軍時期歷任師長、軍長、三軍團總指揮,中央軍委副主席、陜甘支隊司令員、紅軍前敵總指揮等職??箲饡r期,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中共北方局代理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新中國成立以后,先后任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軍委副主席,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建設大三線副總指揮。曾任黨的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政治局委員。當選為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陳賡
        志愿軍副司令員兼三兵團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獲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0年11月底首次赴朝戰場考察。1951年任志愿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不久,任志愿軍副司令員兼三兵團司令員,率領十二、十五、六十軍三個軍入朝參戰。在朝鮮支持彭德懷建立坑道防御戰術體系,并親自抓了這項工作。19514月接替代理因病回國的彭德懷在志愿軍的一切職務,指導十五軍用三個月時間在全線陣地上挖成了完整的以坑道為骨干、支撐點式的防御體系,使十五軍在隨后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中,經受住了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猛烈集中的炮火考驗。在代理彭總指揮期間,及時決定了防空、防毒、防疫、救災等措施,起草了一系列作戰換防電令。在后勤上,及時決定了修路、建筑倉庫、防洪等項工作;在海防上,指示在東西海岸及戰地縱深,筑成了巨大規模交織連貫的地下長城,作出嚴密的抗登陸部署。19526月,陳賡因身體原因被調回國休養,由鄧華繼任志愿軍代司令員。
         
        生平簡歷
        陳賡(1903-1961),原名陳庶康,湖南湘鄉人。1921年參加革命,1922年加入中共。黃埔軍校第一期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上海中央特科重要領導人,紅軍方面軍參謀長,八路軍縱隊司令員兼軍區司令員,陳賡兵團司令員。建國后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云南省主席兼軍區司令員。1950年代表中共中央赴越南幫助越軍實施邊界戰役。1951年后任志愿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兼任志愿軍副司令員。1954年后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央軍委委員。第七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委。

         

        卷二

        上將篇

        (以下21位上將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平  志愿軍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獲朝鮮一級國旗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35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兵團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19537月,王平與楊勇司令員發起了志愿軍赴朝后的最后一個戰役--金城反擊戰,戰斗14晝夜,收復160平方公里土地,把戰線向南推進了36公里,使美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該戰后來成為我軍歷史上大規模陣地進攻戰的典型戰例。

        19572月第二次入朝,任志愿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0月任政治委員。組織部隊加強戰備,參加朝鮮的和平建設。195810月按照黨中央的部署組織志愿軍部隊撤離朝鮮回國。曾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

         
        生平簡歷

        王平(1907-1998),湖北黃石陽新縣人。原名王惟允,后改名王平。1930年參加紅軍,同年9月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任紅二十七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八路軍軍區政委,解放軍察哈爾軍區司令員。建國后任解放軍總參謀部動員部部長,志愿軍政委,解放軍軍事學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漢軍區第一政委、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中央軍委常委。中共第十一屆中委。五屆全國人大常委、中顧委常委,中共第十一屆中委。



        王建安  志愿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1956年獲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獲朝鮮一級國旗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2年9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指揮所屬志愿軍第九兵團發起夏季攻勢,攻占許多戰略支撐點,粉碎美軍破壞停戰談判陰謀。在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總結推廣小部隊活動的經驗,集小勝多勝為大勝,消滅了敵之有生力量。1954年春因病回國。
         
        生平簡歷
        原名王建安(1908-1980),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6年參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共,參加黃麻起義。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紅軍軍政委(參加了長征),八路軍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兵團司令員,參與指揮了濟南戰役和淮海戰役。建國后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任志愿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貒髿v任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中紀委常委。


        鄧華  
        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員
        兼第一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獲朝鮮一級國旗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職期間協助彭德懷指揮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組織指揮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及1953年夏季反擊戰。
        19521014日,鄧華部署了上甘嶺戰役,志愿軍三兵團第十五軍和聯合國軍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沖鋒,粉碎了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親自指揮的攻勢,守住了陣地,創造了堅守防御戰的范例。1953713日,鄧華發起指揮了由二十兵團主攻的金城反擊戰,共殲李承晚的軍隊達7.8萬余人,活捉偽首都師副師長,戰線向南推進了178平方公里, 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迫使美方于7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生平簡歷
        鄧華(1910-1980) ,湖南郴縣人,開國上將,中共優秀黨員,解放軍優秀的政工領導者和軍事指揮員。1925年參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參加了古田會議、長征、湘南起義、平型關戰斗、百團大戰、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湘贛戰役、廣東戰役等,組織指揮了海南島戰役。歷任紅軍師政委、八路東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陽市衛戍司令、解放軍兵團司令員等職??姑涝瘧馉幹?,任志愿軍代理司令員兼政委、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貒笕谓夥跑姼笨倕⒅\長兼沈陽軍區司令員、軍科院副院長、中央軍委委員。195511月,組織導演了有陸??杖妳⒓拥倪|東半島抗登陸演習。中共第八屆中委、第九至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


        甘泗淇   志愿軍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獲朝鮮一級獨立自由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18月,甘泗淇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為部隊政治工作在保證部隊英勇作戰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績。甘泗淇赴朝任職期間,親臨一線,帶著從國內來訪的記者和作家們,采寫先進典型事跡,鼓勵戰士們爭當英雄模范。結合志愿軍實際,對政治工作中一些帶根本性的問題作認真的探討。其中關于政治工作要“鉆進去,冒出來”等重要論述,對全軍政治工作具有指導作用。

        19526月,他組織召開了第一屆志愿軍政治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當前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務。同年12月,甘泗淇從朝鮮回國,出席全軍參謀長、主任聯席會議。會上,他從總結志愿軍政治工作經驗入手,探討了政治工作中帶有根本性的幾個問題,受到與會者的重視。


        生平簡歷

        甘泗淇(1904—1964),原名姜鳳威,別名姜炳坤。湖南省長沙寧鄉縣人。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1924年參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八路軍一二〇師、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參加指揮了扶眉、蘭州、寧夏、河西等戰役。建國后任西北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軍回國后,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委、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劉震  志愿軍空軍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1年任志愿軍空軍司令員。同年925日、26日、27日,劉震指揮空四師,大戰美空軍,三天擊落美機26架,擊傷8架,首創擊落美最先進F-86飛機戰績。122日、5日、8日,劉震指揮空三師再戰美空軍,共擊落敵F-86飛機9架,F-84飛機4架,擊傷F-86飛機2架。此次空戰規??涨?,戰果輝煌。
         
        生平簡歷
        劉震(1915—1992),原名劉幼安。湖北省孝感孝昌縣人。解放軍空軍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參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共,參加長征。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紅軍師政委,八路軍旅政委,解放軍軍長、兵團副司令員。建國后歷任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兼志愿軍空軍司令、空軍學院院長兼政委、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2書記。中共“八大”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一、十二屆中央中委。



        劉亞樓  解放軍首任空軍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朝鮮戰爭爆發后,劉亞樓參與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1951年121日,首先入朝參戰的空四師二十八大隊擊傷F-84美機一架。23日和29日,二十八大隊擊落、擊傷美機各一架,自己未受任何損失??姑涝?,涌現出了劉玉堤、王海、孫生祿、陳勝全(又名陳海泉)等一批空戰英雄,張積慧還打下了遠東空軍“頭號王牌”戴維斯。劉亞樓從一無所有組建空軍,到指揮麾下空中戰士在朝鮮上空擊落一架美軍“王牌”戰斗機,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
         
        生平簡歷
        劉亞樓(1910-1965),曾用名劉興昌、劉振東。福建省武平人。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1926年參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先后參加了文家市戰斗、第二次攻打長沙、吉安戰斗、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突破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進攻遵義、四渡赤水、奪取瀘定橋、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蘇聯衛國戰爭,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抗美援朝等。曾任紅軍師政委、師長、縱隊副司令員,“抗大”訓練教育長、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參謀長、東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兵團司令員等職。建國后,歷任空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第八屆中央中委等職。


         
        許世友  
        志愿軍三兵團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獲朝鮮一級國旗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3年3月,許世友接替陳賡的志愿軍三兵團司令員職務入朝作戰。他率所部參加了1953年的夏季反擊戰。其時,志愿軍總部決定:發起金城反擊戰(金城戰役),由楊勇的二十兵團擔任主攻任務,其余各兵團協同作戰.并指派許世友、杜義德、李天佑等戰將助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許世友還沒有過足癮,戰斗就已經結束了。許世友在朝鮮戰場的時間前后將近一年。
         
        生平簡歷
        許世友(1906—1985),原名許士友,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紅軍軍長,八路軍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司令員,山東軍區司令員。建國后歷任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中顧委副主任。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李達  志愿軍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獲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3年赴朝任志愿軍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了夏季反擊作戰。

        生平簡歷
        李達(1905—1993),原名李德三,陜西省寶雞眉縣人。開國上將。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1932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紅軍二方面軍參謀長等職,參加湘贛蘇區反“圍剿”、創建湘鄂川黔蘇區和長征。八路軍軍區參謀長兼縱隊司令員,解放軍“二野”參謀長兼特種兵縱隊司令員和政委。建國后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兼云南軍區司令員、志愿軍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李志民  志愿軍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獲朝鮮一級國旗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1起,李志民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愿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職,參與組織指揮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和金城戰役。 1954年,朝鮮停戰后,李志民任志愿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李志民任志愿軍政治委員,參與領導志愿軍部隊積極支援朝鮮人民重建家園。
         
        生平簡歷
        李志民(1906-1987),湖南省長沙瀏陽縣人。1925年參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紅軍軍政治部主任(參加長征),八路軍軍區副政委,解放軍兵團政委等職。建國后,歷任陜西軍區政委,第十九兵團政委、志愿軍政治部主任、志愿軍副政委、志愿軍政委,福州軍區政委、軍委顧問等職。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委,第十、第十一屆中委,第一、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李克農  
        朝鮮停戰談判中方代表團總指揮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獲朝鮮一級國旗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1年參加朝鮮停戰談判,在志愿軍中雖沒有正式職務,但李克農實際上是朝鮮停戰談判中我方代表團的總指揮和最高負責人。1954年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代表之一,出席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會議。

        生平簡歷
        李克農(1899—1962),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共產黨和解放軍隱蔽戰線的卓越領導者和組織者。1925年參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共。紅軍時期歷任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局長、中共中央聯絡局局長;抗戰時,在國統區協助周恩來、葉劍英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建國后任外交部副部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屆中委,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李聚奎  東北軍區后勤部長
        195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獲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李聚奎調任東北軍區后勤部長,受命組建東北軍區后勤部,重點擔負戰爭后方勤務工作。針對現代化戰爭的后勤保障特點,他積極調整了后勤組織和運輸線的兵站,將作戰物資沿兵站線梯次儲備,這些做法得到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的支持,保證了作戰物資源源不斷運往前線,為抗美援朝戰爭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我軍后勤保障方式向現代化后勤保障方式的轉變作了貢獻。195110月,他榮獲朝鮮政府頒發的自由獨立一級勛章。
         
        生平簡歷
        李聚奎(1904-1995),原名李新喜,湖南益陽安化縣人。1928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時期歷任紅軍師長、軍參謀長,八路軍旅長、軍分區司令員,解放軍東北軍區后勤部參謀長兼西線后勤司令員、政委。建國后歷任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石油部部長、總后勤部政委、中央軍委顧問。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楊勇 志愿軍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于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獲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3年4月,楊勇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愿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任職期間組織夏季攻勢第一、二次進攻,取得勝利。又組織和指揮了金城以南地區的進攻戰,生俘南朝鮮“王牌”首都師副師長。此次作戰對美韓聯軍起到了威懾作用,為迫使美國接受停戰作出了貢獻。 1954年春起任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195810月回國。


        生平簡歷

        楊勇(1913-1983),原名楊世峻,湖南長沙瀏陽縣人。1927年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紅軍師政委(參加長征),八路軍軍區、縱隊司令員,解放軍“二野”兵團司令員。建國后歷任貴州軍區司令員和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委、第十至第十二屆中委、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楊成武   
        志愿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獲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勛章和一級戰斗英雄功勛榮譽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0年,楊成武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入朝后的第一輪作戰是反擊聯合國軍試探性進攻和特種混合支隊作戰試驗,率部參加了朝鮮東線的夏、秋季防御戰役。文登川之戰是二十兵團在倉猝接防的情況下,以劣勢裝備粉碎了美軍以坦克為支撐,步、坦、空、炮協同的進攻,第六十七軍3天共殲敵1.7萬多人,重創了侵朝美軍第七師,創造了朝鮮戰場月殲敵最高紀錄。

         

        生平簡歷

        楊成武(1914—2004)福建長汀人。1929年參加閩西農民暴動,1930年加入中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團團政委,紅一軍團師政委、后任師長兼政委(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幈l后,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獨立團團長,獨立第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谷諔馉巹倮?,任晉察冀軍區第一野戰軍冀中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晉察冀 野戰軍第二政治委員。1948年后任華北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第二十兵團司令員。參加了清風店、石家庒、綏遠、平津、太原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華北軍區參謀長,京津衛戍區副司令員。1952年后,歷任華北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北京軍區司令員,防空軍司令員,副總參謀長,第一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副總參謀長兼福州軍區司令員。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



        楊得志(19541955年)  
        志愿軍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獲朝鮮一級國旗勛章和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1年2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愿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第五次戰役和秋季防御作戰。1952年任志愿軍副司令員、司令員,參與指揮4萬余志愿軍依托以坑道為骨干的堅固防御陣地,同“聯合國軍”6萬余人鏖戰43天?!奥摵蠂姟闭{集大炮300余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愿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余萬發,炸彈5000余枚。雙方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志愿軍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沖鋒,殲滅“聯合國軍”2.5萬余人,擊落擊傷“聯合國軍”飛機270余架、坦克14輛、大炮60余門。粉碎了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親自指揮的攻勢,守住了陣地,創造了堅守防御戰的范例。1954年回國。

         

        生平簡歷

        楊得志(1911—1994),原名楊敬堂,湖南省醴陵(今屬株洲)人, 1928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紅軍師長(參加了長征)。八路軍縱隊司令員,軍區司令員,解放軍華北軍區第二兵團(楊羅耿兵團)司令員、第十九兵團司令員等職。建國后歷任第十九兵團司令員,志愿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志愿軍副司令員、司令員,濟南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昆明軍區司令員,對越作戰西線總指揮,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常委兼副秘書長。中共第八至十二屆中委,第十一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顧委常委。



        宋時輪
        志愿軍副司令員
        兼第九兵團司令員和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獲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011月,宋時輪率部入朝參戰,任志愿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后任志愿軍副司令員兼第九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參與指揮第二、第五次戰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等。

        宋時輪任職時期指揮第九兵團第二十七軍全殲“聯合國軍”美第七師第三十一團(加強團),創造了人民解放軍有史以來唯一一次消滅美軍建制團的紀錄。在第二次戰役中指揮東線作戰,共殲“聯合國軍”1.39萬余人,給美“王牌軍”陸戰第一師以沉重打擊。

         

        生平簡歷

        宋時輪(1907-1991),原名宋際堯,別名宋之光,湖南省株洲醴陵人。1926年參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共。黃埔軍校五期生。新民主主義時期歷任紅軍中央蘇區西方軍參謀長、軍長,八路軍縱隊司令員,解放軍兵團司令員等職。先后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長征、“淮?!钡热髴鹨?。建國后歷任志愿軍副司令員兼第九兵團司令員和政委、軍科院院長、中顧委常委等職。中共八、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委和中央軍委委員。



        周桓  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0年起,周桓任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主持支援前線的后勤工作,參與領導東北軍區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實施后勤保障。


        生平簡歷

        周桓(1909-1993),遼寧省安東縣(今東港市)人。1930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副主任,解放軍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先后參加了第一、二次攻打長沙的作戰,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長征,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太行反“掃蕩”戰斗,百團大戰,遼沈戰役。建國后歷任中共中東北局常委、東北軍區副政委、沈陽軍區政委、遼寧省委書記處書記、文化部顧問等職。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委。



        周士第  防空部隊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0年,周士弟親自到東北地區和朝鮮戰場進行實地勘察,他將各大城市擔負防空任務的部隊組建起來,奉命成立了解放軍防空軍,參與指揮抗美援朝戰爭防空作戰。在朝鮮戰爭期間,志愿軍防空部隊與美空軍共作戰10038次,擊落美機413架,擊傷1559架。

         

        生平簡歷

        周士第(1900—1979),廣東樂會(今海南瓊海)人。1922年參加革命,192412月加入中共。黃埔一期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作為師長曾率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師參加南昌起義。歷任紅二方面軍參謀長(參加長征),八路軍師參謀長,晉綏軍區副司令員,解放軍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解放后歷任防空部隊司令員、訓練總監部副部長、總參謀部顧問等職。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周純全   志愿軍后勤部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1年周純全任職志愿軍后勤部政委,與洪學智一起主抓后勤,在跟美軍打交道的過程中,周純全通過深入前線摸爬滾打,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運輸策略:白天轉到晚上運輸,運輸速度雖然減緩,但由于減少被空襲,損失比率卻大大降低。發動群眾站崗,只要發現敵機,立刻發射信號彈,運輸車隊便能提前就地隱蔽。在周純全、洪學智等人的領導下,志愿軍后勤部隊的汽車損失率,由最初的百分之十幾,降低到百分之零點幾。19526月,美軍宣布“絞殺行動”以失敗告終,聯合國軍第八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感慨地說:“雖然聯軍的空軍和海軍盡了一切力量,企圖阻斷中國軍隊的供應,然而中國軍隊仍然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運到前線,創造了驚人的奇跡!”

         

        生平簡歷

        周純全(1905-1985),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3參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參加黃麻起義。歷任紅軍軍政委、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抗大”分校校長、濱海行署副主任兼秘書長,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后勤部第二部長。建國后,歷任中南軍區后勤部政委,志愿軍后勤部政委,解放軍總后勤部第一副部長兼副政委,武裝力量監察部第一副部長。周純全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并被任命為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洪學智  
        志愿軍副司令員
        兼后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獲朝鮮一級國旗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0年7月,洪學智調任東北邊防軍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同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后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協助彭德懷司令員指揮志愿軍入朝作戰。他分工負責司令部、特種兵和后勤工作,參與領導指揮了第一至五次戰役和其他歷次重大戰役,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建議和謀略,并在保證志愿軍首腦機關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彭德懷司令員的高度贊許。 
        1951年6月,在兼任志愿軍后勤司令部司令員時,領導志愿軍后勤指戰員浴血奮戰,在沒有制空權和頻繁遭受洪水襲擊的情況下,建立起了“打不斷、炸不爛、沖不垮”的鋼鐵運輸線,粉碎了美軍策劃的“絞殺戰”,保障了前線作戰的物資供應,為奪取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在戰爭中積累了一系列現代戰爭后勤保障經驗,已成為我軍后勤工作的寶貴財富。

        生平簡歷
        洪學智(1913—2006),安徽六安金寨人。1929年3月參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任軍長、兵團副司令等職,參加了長征、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建國后,歷任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后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兼政委、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參與指揮了解放海南島戰役、萬山群島戰役、抗美援朝等。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委,中顧委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五、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韓先楚  
        志愿軍副司令員
        十九兵團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級八一勛章、級獨立自由勛章、級解放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0年秋,韓先楚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兼任十九兵團司令員,參與指揮了第一、二、三、四次戰役。第二次戰役中,他指揮部隊在德川、寧遠地區將偽軍兩個師大部殲滅,打開了戰役缺口,繼而在三所里地區截殲美軍及其盟軍部隊,對奪取戰役勝利起到決定性作用。第三次戰役中,他指揮部隊突破三八線,攻占敵方重要城市。在朝作戰期間,他同朝鮮軍民結下了深厚的戰斗情誼,榮獲朝鮮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1枚,一級自由獨立勛章2枚。

        生平簡歷
        韓先楚(1913- 1986,湖北黃安人,1927年參加農民協會,1930年由共青團轉入中共。1935年起任紅十五軍團團長、副師長、師長,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歷任八路軍副團長、團長、副旅長、旅長、軍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副司令、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十二兵團第二副司令兼四十軍軍長。參加了東北1947年攻勢作戰及遼沈、平津等戰役。建國后,任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1953年起任中南軍區參謀長。1954年起任副總參謀長兼福州軍區司令員。1973年任蘭州軍區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七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央委員、第八屆后補中央委員、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



        董其武  志愿軍第二十三兵團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

        抗美援朝經歷
        1951年9月,董其武率部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二十三兵團司令員,在朝期間組織部隊完成了泰川、院里、南市等三個飛機場的修建工程任務。而后,中央軍委決定減少在朝部隊20萬,二十三兵團因提前完成任務,于是年12月歸國?;貒?,董其武任解放軍第六十九軍軍長。
         
        生平簡歷
        董其武(1899—1989),山西河津固鎮人。1924年參加國民革命軍,歷任少校偵察隊3先遣總隊支隊長,參加過北伐戰爭??谷諔馉幹?,歷任國民革命軍師長、軍長、晉綏邊區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綏遠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1946年9月19日率部起義,后編入解放軍,任綏遠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綏遠省軍區副司令員。1951年任志愿軍第二十三兵團司令員同年回國,后任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第六十九軍長。1980年加入中共,是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常務委員,第五、六屆副主席。1989在北京逝世。






        作者簡介:

        吳東峰,兵頭將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曾面對面采訪過肖克、王震、許世友、陳士榘、陳錫聯、張愛萍、王平、張震、李德生、劉華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開國將軍,著有《開國將軍軼事》《尋訪開國戰將》《長征,細節決定歷史》《他們是這樣一群人》《開國戰將》《東野名將》《毛澤東麾下的將星》等,共計一百多萬字,被稱為“中國將帥紀實文學第一人”、“開國戰將經典史記”。

        編輯:張惠
        評論區
        發表評論

        評論僅供會員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校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國現代教育網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網警110
        鄭重聲明:本站全部內容均由本單位發布,本單位擁有全部運營和管理權,任何非本單位用戶禁止注冊。本站為教育公益服務站點,禁止將本站內容用于一切商業用途;如有任何內容侵權問題請務必聯系本站站長,我們基于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嚴格履行【通知—刪除】義務。本單位一級域名因備案流程等原因,當前臨時借用網校二級域名訪問,使用此二級域名與本單位官網權屬關系及運營管理權無關。三五文化網 特此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經營許可證 ICP證 京ICP備13002626號-8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2087 三五文化網 版權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經營許可證
        聯系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馬端街65號
        聯絡QQ:1360781304 網站值班電話:18004606931
        北京網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僅提供技術支持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国产成人a在线视频免费,四虎影视国产精品亚洲精品hd,国产v亚洲精品,6080久久无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