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
聯合發布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
解放軍報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張培瑤報道: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加強退役軍人的思想政治引領,講好優秀退役軍人故事,展現退役軍人風采,持續激發退役軍人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近日聯合發布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
上海浦東新區三棲退役軍人應急救援保障服務隊集體和馬永慶等19名先進個人獲得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他們中有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奮斗者,有自力更生、創新發展的創業模范,有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基層干部,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能工巧匠,有重諾守信、孝老愛親的道德模范,有堅持立德樹人、愛教樂學的育人楷模,還有弘揚志愿精神、愛心服務社會的文明使者……他們自覺弘揚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接續奮斗、砥礪奮進,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充分反映了退役不褪色、永遠跟黨走的忠誠品格;展現出退役軍人愛國奮斗、崗位建功的昂揚風貌。
發布儀式現場采用視頻展示、互動交流等形式,講述“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和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和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負責同志為他們頒發證書。
不同的戰場 一樣的沖鋒
——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事跡簡介
“最美”的姿態,是向前沖鋒的姿態。
2022年,1個先進集體和19名先進個人加入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的陣營,又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在時光里定格,又有一群可愛的老兵走進人們的視野。
他們中,有耕耘講臺、立德樹人的“兵教師”,有苦練技能、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有每天徒步10公里觀測野生亞洲象的“尋象員”,有扎根特勤崗位20年、營救470余名遇險群眾的消防“尖兵”……
不同的崗位,一樣的奮斗;不同的戰場,一樣的沖鋒。當“軍旅”成為他們生命中共同的歷史,當“老兵”成為他們共同的名字,無論青春還是白發,無論深耕故土還是遠赴他鄉,他們為國奉獻的情懷始終真摯,為民服務的熱血永遠奔騰。
燈光亮起,鏡頭聚焦。讓我們一起走近2022年度“最美退役軍人”。
——編 者
上海浦東新區三棲退役軍人應急救援保障服務隊 上海浦東新區三棲退役軍人應急救援保障服務隊是一支以退役軍人為骨干的應急救援社會組織,多次執行國內搶險救災和民間應急救援任務,先后參加各類救援活動100余次,組織各種專業救援培訓及演練300余場,完成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保障60余次。2021年7月,在河南抗洪搶險中救出被困群眾6100余人。2021年12月,在西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對小區、商場、村莊等區域進行消殺,面積達1400萬平方米;2022年3月以來,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中,出動消殺人員1100余人次,消殺面積達3800余萬平方米,運送各類抗疫物資40余噸。
馬永慶 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出生,1984年入伍,1989年退役,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建瑩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法人
馬永慶是在戰場上負傷截肢的三等殘疾軍人,在戰斗中榮立二等功。退役后,他接續奮斗、艱辛創業,成立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開發荒地1200畝,種植棗樹、香山硒砂瓜等特色農產品,并吸納8名退役軍人共同就業。他弘揚優良傳統,當好紅色傳人,開展戰斗故事宣講50余次,用親身戰斗經歷激發干部群眾愛黨愛國熱情。他扶貧濟困、奉獻愛心,先后幫助34名下崗員工、殘疾人員就業創業,資助2名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2009年榮獲“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2019年獲評寧夏回族自治區“優秀退役軍人”。
王 瓊 女,漢族,中共黨員,1988年出生,2006年入伍,2008年退役,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敦煌路派出所三級警長
作為人民警察,王瓊將防詐反詐工作作為引領轄區共建共治的抓手,總結推廣“網上鍵對鍵與網下面對面相結合、大水漫灌和精準滴灌相結合、傳統土辦法與科技大數據相結合”的反詐預防工作經驗,推動轄區2000余人注冊國家反詐中心APP,反詐宣傳入戶率達98%,挽回群眾經濟損失200余萬元。她拓展網絡宣傳平臺,拍攝制作的反詐系列宣傳短視頻播放量達10萬余次。她積極投身公益,參加聯合國兒童基金項目“月捐為救災”活動,與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簽訂骨髓捐獻協議。2022年被蘭州市公安局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王永寬 男,漢族,中共黨員,1978年出生,1994年入伍,1997年退役,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嘉祥街道吉祥社區黨委副書記
王永寬退役后返鄉創業,帶領鄉親致富奔小康,投資270余萬元建設2棟老年公寓樓。他先后捐贈600余萬元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優化物業管理,為60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他帶領60余名退役軍人成立公司,幫助200多名退役軍人就業創業。2022年,他向中國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對傷殘軍人、英烈家屬和其他優撫對象進行幫扶。近年來,王永寬共計捐款4000余萬元用于教育事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2010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復員退伍軍人”。
王柏和 男,黎族,中共黨員,1964年出生,1982年入伍,1987年退役,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村民
王柏和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抓住海南自貿港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經濟有利契機,帶動全村開發570多畝茶園,帶領鄉親推出特色茶葉,實現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萬元,幫助村民脫貧致富。他帶領村民鋪路修渠,解決農田灌溉、出行交通等難題,有效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1996年被評為五指山市優秀共產黨員。
王曉麗 女,漢族,中共黨員,1988年出生,2009年入伍,2011年退役,清華大學黨委武裝部國防人才培養辦公室主任、講師
王曉麗服役于原第二炮兵某旅期間,刻苦訓練、精武強能,成長為我軍第一代女子導彈發射號手,兩次上高原圓滿完成發射訓練任務,榮立個人二等功。2015年從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留校工作后,她繼續為國防事業貢獻力量,負責學校國防教育及國防人才培養工作,并承擔軍訓、國防類選修課程相關教學與研究工作。她推動創建“八一工作室”,為有志于投身國防事業的學生提供咨詢,服務學生2000余人。獲評2017至2021年度“北京高校優秀德育工作者”。
盧運柏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5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2年退役,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紅棉老兵·永和街東縱精神傳承連”成員
盧運柏積極推動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永和街540余名退役軍人投身志愿服務,牽頭組建“紅棉老兵·永和街東縱精神傳承連”志愿服務隊,做好“紅色文化宣講員、社會秩序維護員、交通安全勸導員、突發事件戰斗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幫扶解困勤務員”,累計開展10余類志愿服務360余場次,服務群眾萬余人。他致力于推動退役軍人崗位技能比拼,推動當地企業主動設立“退役軍人之家”,優先招錄退役軍人。2020年獲評“廣東最美退役軍人”。
劉 亮 男,漢族,中共黨員,1984年出生,2002年入伍,2018年退役,吉林省長春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代理副大隊長
劉亮長期奮戰在消防救援一線,始終把“搶先一秒”作為不懈追求,在各級比武競賽中180余次摘金奪銀,在2019年全國首屆“火焰藍”消防救援技能對抗比武競賽中,勇奪“槍炮協同滅火操”全國第二名、國際交流賽第一名。他始終把“奮戰一線”作為執著信念,20年扎根特勤崗位、沖鋒在前,營救遇險群眾470余人,參加各類急難險重任務5400余次。他始終把“爭創一流”作為神圣使命,培養出46名全國比武競賽尖兵,18人榮立一等功、二等功,所帶隊站榮獲全國119消防先進集體稱號。2017年榮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2021年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評“全國應急管理系統二級英雄模范”“中國消防忠誠衛士”。
張志旺 男,漢族,中共黨員,1972年出生,1989年入伍,1995年退役,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碼頭李鎮王明莊村村民
張志旺踐行諾言,父親病逝欠下的債務,他挨家挨戶簽訂還款協議,用近10年時間還清債務。他20年如一日精心照顧患病的母親,多年照顧癱瘓的二哥、二嫂,并為二嫂養老送終。他創辦職業培訓學校,對家庭困難學員減免學費甚至全額資助,累計資助近千人。2019年榮獲全國“誠信之星”,2020年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2021年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
巖罕陸 男,布朗族,中共黨員,1975年出生,1994年入伍,1997年退役,云南云投集團西雙版納野象谷景區有限公司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亞洲象觀測保護小組組長
巖罕陸24年傾情投入亞洲象觀測保護工作,帶領隊員在云南西雙版納勐養自然保護區150萬畝的原始森林中,追隨野生亞洲象活動,開展數據觀測,做出各類安全預警,每天徒步里程10公里以上,先后7次參與亞洲象野外救護行動。他和隊員們用堅守與執著,為中國境內觀測、保護和救助野生亞洲象,提供了大量珍貴有價值的第一手信息資料,為促進人象和諧、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中國保護亞洲象國際品牌影響力作出了積極貢獻。2015年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2016年所在班組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龐 欣 男,蒙古族,中共黨員,1971年出生,1989年入伍,1993年退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教導員
龐欣從1997年開始堅持照料8個漢族、維吾爾族、回族困難老人家庭,照顧老人們生活起居,并為其中3位老人送終。他23年如一日,以“一名警察”名義匿名為52名孤兒和貧困學生捐款捐物,幫助他們實現讀書夢。自2015年以來,他連續7年將評先評優獲得的獎金和年底獎勵工資,作為特殊黨費上繳黨組織,用于幫助困難黨員。他曾因公負傷需常年吃藥,家庭負擔較重,卻堅持從收入中拿出近40萬元贍養“父母”、撫養“兒女”,資助需要幫助的人。2022年被評為第七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道德模范。
澤珍達日杰 男,藏族,中共黨員,1962年出生,1977年入伍,1981年退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雪域大吉利眾藏醫藥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從醫40多年來,澤珍達日杰贍養孤寡老人數十名,為經濟困難患者減免醫療費10萬余元,墊付醫藥費5萬余元。他感念部隊培養,投身公益事業,拿出全部積蓄創辦雪域大吉利眾藏醫藥學校,并按照公益性原則,堅持福利辦學、免費教育,靠夫妻二人退休工資和診所收入維持學校日常開支。辦學20年,他幫助上千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帶動數百個貧困家庭擺脫貧困,逐步邁向小康,為解決藏區特別是農牧區缺醫少藥困難,促進藏區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2017年獲評全國少數民族醫藥工作表現突出個人,2021年榮獲青海省優秀共產黨員。
趙天楊 男,滿族,中共黨員,1979年出生,1998年入伍,2000年退役,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盤軸加工廠特級技能師
趙天楊常年奮戰在軍工企業航空發動機研制生產一線,他勤于學習、善于創新,先后獲得數控銑、加工中心高級技師職業資格,多次獲得國家、省市技能大賽冠軍,是遼寧省第一個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冠軍。他執著鉆研、攻關克難,先后參與完成27項部級或公司級攻關研制任務,完成工藝創新13項、優化工藝路線104項、解決技術難題9項。他技術精湛、專業過硬,在數控加工領域解決了多項關鍵、重要零件的加工制作難題,18年來先后完成各類攻關、優化及改進200余項,每年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數千萬元。2011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榮獲“遼寧工匠”稱號。
鐘自奇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6年出生,1974年入伍,1981年退役,湖南東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鐘自奇繼承和發揚煙花爆竹非遺文化,通過數年苦心鉆研,成功研發大型焰火燃放控制系統,實現了煙花表演控制的信息化、智能化,讓煙花表演與音樂、燈光等多媒體藝術有機融合,藝術效果和科技含量得到明顯改善。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他帶領一支包括6名退役軍人在內的燃放隊伍,連續4個月奮戰在國家體育場,圓滿完成4場焰火燃放任務。2009年獲評長沙市勞動模范。
鐘亮生 男,漢族,中共黨員,1975年出生,1993年入伍,1997年退役,福建省武平縣梁野仙蜜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鐘亮生退役后自主創業,從一名普通退役士兵成長為當地有名的“蜂王”,先后籌建養蜂專業合作社、蜂業公司、養蜂協會,通過“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甜蜜事業”上闖出一片天地。他扶貧濟困、奉獻愛心,幫助全縣192名殘疾人就業創業,創新激勵扶貧機制模式,帶動287戶原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輻射全市2800多人加入養蜂隊伍。經營的蜂蜜品牌獲得省著名商標,推動蜂蜜產業成為武平農業支柱產業之一。2015年榮獲“福建青年五四獎章”,2018年榮獲福建省勞動模范。
俞錦方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出生,1975年入伍,1980年退役,浙江金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俞錦方實業報國,把一家資不抵債的鄉辦小廠,發展成為A股上市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國家重大工程。他情系國防、擁軍優屬,在民企成立武裝部,投資近300萬元建設國防園;他扶貧開發、綠色發展,在西南貧困地區建立18家實體經濟企業,解決當地近萬名貧困人口就業問題;他熱心公益,汶川特大地震后捐贈100萬元,并交納特殊黨費10萬元,2015年設立中國老兵創扶基金,幫助老兵們在經濟建設中繼續建功立業。200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20年被表彰為“全國愛國擁軍模范”。
郝 鐸 男,漢族,中共黨員,1986年出生,2004年入伍,2006年退役,中鐵一局集團新運工程有限公司鋪架隊隊長
郝鐸將“讓中國高鐵成為一張閃亮的世界名片”作為職責使命,先后參加10余條高鐵建設,帶領團隊高質量完成10830余孔、連起來長達346.56公里的“900噸箱梁”架設任務。他探索出“郝氏作業法”,將以前至少6小時才能完成一孔箱梁架設的時間縮短至4小時以內,使架設效率提高三分之一,先后5次創造和刷新全國高鐵鋪架施工紀錄。他創新的9項成果得到推廣運用,累計為企業節省成本和創造效益2500余萬元,實現了公司高鐵鋪架連續14年設備運轉“零缺陷”、安全質量“零隱患”、生產組織“零違章”。2014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獲評中國中鐵勞動模范。
唐洪祥 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出生,1981年入伍,1985年退役,國家稅務總局中新天津生態城稅務局督辦
作為一名身患重癥卻不下前線的稅務人,唐洪祥將“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作為人生信條,牢記“稅務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持之以恒抓好基層黨建品牌創建。2016年,他積勞成疾、罹患重病,先后經過4次手術,體重減少50多斤,但身體稍有恢復,就馬上回到工作崗位。在他的帶領下,單位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創新發展,2016年至2020年,績效考評在全市稅務系統連續4年排名第一。2019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1年獲評“全國稅務系統百佳縣稅務局長(書記)”。
董 裴 男,蒙古族,中共黨員,1986年出生,2007年入伍,2009年退役,內蒙古自治區商都縣小海子鎮組織委員
董裴主動請纓到商都縣小海子鎮麻尼卜村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躬身當好服務群眾的“勤務兵”,先后籌資8萬多元,建立“愛心公益超市”。他帶領群眾致富,建造完善67個蔬菜大棚和1個馬鈴薯儲窖,累計收入達43.6萬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萬元。他致力改善鄉村環境,組織新建5個大型垃圾池,協調解決垃圾清理難題,為村內鋪設瀝青路2400平方米,綠化種植柳樹771株、觀賞樹123株。在他的帶領下,2020年底麻尼卜村111戶、240名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2021年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內蒙古自治區“最美退役軍人”。
霍 巍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出生,1977年入伍,1983年退役,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游學院、考古文博學院)學術院長
霍巍長期從事考古學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后在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及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始終以高質量科研成果服務國家戰略。在他的帶領下,創立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并依托考古學科優勢,形成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為維護邊疆地區社會穩定,闡述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提供了重要歷史依據。他全面參與三星堆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工作,以多種形式闡釋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2009年獲評全國模范教師,2020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除集體外,按姓氏筆畫排序,圖文由退役軍人事務部提供)
(版式設計:孫晨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