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作者筆耕不輟,本號將持續分享。追憶攜帶歷史的印記,珍貴的照片則讓人物和歷史鮮活起來,凝固為永恒……
推薦人:39軍152師子弟馮鐵中
推薦語:文章是152師政治部主任童浩生的女兒童紅濱寫的,極具歷史價值……大姐是1948年生,從小坐在馬背的馬褡子里從黑龍江一直隨部隊南下到廣西……
八一建軍節的思念,敬愛的爸爸永遠活在我們心里。
我的爺爺童泮吾,湖南瀏陽人,生于光緒九年(1883年)古歷二月二十四日。爸爸告訴我:爺爺年輕時念了不少老書,后學過中醫,在農村教書并行醫治病,對一些窮苦人,他不僅看病不收錢,還自己出錢替他們買藥,經他之手,使不少窮苦病人康復,受到當地群眾的贊揚。他為人忠厚老實,對別人有事肯幫忙。爺爺在家譜中親筆寫著,大兒子浩生于民國拾玖年隨毛主席萬里長征抗日。爺爺是個開明的老人,支持兒子扛槍為人民,他的優良品德,給家人很深的影響。
爺爺於1966年9月12日在瀏陽病故,享年83歲。
父親童浩生,1910年7月初8出生于瀏陽古港鎮一個中醫世家。小時候在家讀過三、四年私塾, 13歲開始在作坊學做鞭炮,閑時幫助家里下田勞動,上山拾柴到古港鎮上去賣。1926年第一次大革命時參加農民運動,加入兒童團,還被選為本沖村蘇維埃的委員,農民協會秘書。參加過本縣第一次少先隊代表大會?!?a data-za-not-track-link="true" target="_blank" class="css-1occaib">馬日事變”后,瀏陽一片白色恐怖,父親遭反動當局通緝,被迫躲在山上不能回家,后上井岡山尋找中國工農紅軍。
1930年冬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隨紅3軍團參加攻打長沙的戰斗。
1931年任紅七軍連隊宣傳員、紅獨立六師政治部宣傳分隊長,紅34師102團連隊指導員。福建建泰少先模范師連隊指導員,福建獨立師連隊指導員。一次連隊途中遭遇敵人伏擊,在緊急關頭,他指揮連隊搶占制高點,打退了敵人,并繳獲機槍一挺,受到師部通令嘉獎,被評為模范指導員。出席了1934年1月22日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
1934年5月參加瑞金紅軍大學二期學習,仼學員班黨小組長。9月畢業后任紅五軍團13師37團總支書記,紅五軍團衛生隊總支書記,紅31軍直屬隊黨總支書記等職。
父親隨紅五軍團參加長征,在長征中13師37團擔任后衛任務,三過雪山阻擊敵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和中央紅軍突圍,“絕命后衛”師圓滿完成黨中央的任務,勝利到達陜北。
1937年參加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第二大隊學習,任學員班組長。
1938年初抗大學習還沒畢業,滕代遠找父親談話并交代任務,讓他速帶幾個抗大學員到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報道,分配到川軍搞統一戰線工作,當他們路過確山竹溝時,那里正缺干部,彭雪楓將父親留在了確山,任新四軍老八團后方留守處副主任兼竹溝敎導隊協理員。后任新四軍四支隊八團總支書記兼組織股長、三營教導員。
1939年任新四軍四支隊和含大隊總支書記、政委,四支隊東進大隊總支書記、政委,新四軍五支隊政治部組織科長。
1940年任新四軍五支隊八團政治處主任。
1941年任新四軍二師五旅政治部副主任,二師五旅第13團政治委員。(團長先后是林英堅、饒守坤)
1943年3月17日父親和饒守坤團長,接到羅炳輝師長和譚震林政委的緊急命令,帶部隊連夜趕到山頭子參加攻打韓德勤部的戰斗,此戰役共俘敵官兵300多人,不到一小時結束戰斗。得到師部嘉獎和祝賀。
1943年父親參加新四軍黨校學習。
1944年任新四軍二師直屬隊政治處主任兼特務團政委。
1945年父親任新四軍第二師調東北干部一團政委(團長程啟文團長、參謀長趙峰),到哈爾濱后派往尚志一面坡參與組建松江軍區哈東軍分區,任軍分區政委,司令員是溫玉成。(不知什么時候何人將父親的名字寫成董浩然)
1946年調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第二師任政治部主任。(師長羅華生、政委劉興元)
1947年父親隨羅華生調松江軍區哈東軍分區,父親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48年東北野戰軍成立獨立七師,父親任政治部主任(師長羅華生、政委邱子明政委)。后獨七師改番號為東北野戰軍第39軍152師,父親任師政治部主任。
父親隨一縱二師三下江南,1946年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赿過冰封的松花江一下江南,向長春、吉林以北的國民黨發起進攻,在張麻子溝、浴石河等地殲守軍新編第38師113團及保安團。1947年2月二下江南,圍攻城子街,全殲國民黨新編30師89團及師屬山炮營。3月第三次越過松花江,三下江南在德惠、農安間之靠山屯、四道溝和郭家電地區將國民黨第88師全部及第87師一部殲滅。3月松花江開始解凍,不便大部隊出行,他們撤出了戰斗。三下江南沉重地打擊國民黨對解放區的進攻,收復了已解放的城市。
1949年天津戰役后,父親參加干部南下團學習,安排到江西省參與組建上饒軍分區,任分區副政委、黨委副書記(司令員葉聲)。后任第四野戰軍44軍157師政委兼江西省上饒軍分區副政委、上饒地委委員。(司令員曾敬凡)
1951年成立江西省公安總隊,父親任公安總隊副政委。
1954年參加中南軍區武漢第三十三文化速成中學學習。
1956年任江西省上饒軍分區第二政治委員。
1965年享受副軍職待遇離休。
1994年2月20日因病在長沙逝世,享年84歲。
父親戎馬一生,他是南征北戰中的幸存者。他把一生都獻給了人民軍隊、獻給了他信仰和熱愛的中國共產黨、獻給了我們偉大的祖國。
1960年晉升大校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父親在戰斗中二次負重傷,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等乙級革命軍人傷殘證。
1934年10月父親在江西興國縣高興圩第五次反圍剿戰斗中,右手臂中彈負傷。
1940年羅炳輝司令員率老八團三打來安城,8團一個營守在來安至滁縣的公路旁,二個營和10團一個營攻打來安,第一天打了一晚沒攻下來,第二天撤回休整再攻。父親帶了一個警衛班剛趕到一個小鎮,敵人就追過來了,部隊撤到附近小山坡上,在戰斗中政委、教導員犧牲了,營長嘴巴負了重傷,父親左腿中彈滾到田埂上,他的警衛員在越田埂時也負傷。是救護的戰士將父親背下戰場。后來在送父親去后方醫院手術時,羅炳輝看望父親并送給父親幾盒云南白藥。
1940年秋,第五支隊領導人和機關干部與第八團營以上干部合影。
左起:1.龍潛(政治部副主任)、4.張勁夫、7.羅炳輝、9.童浩生(八團政治處主任)、10.周駿鳴、14.朱云謙(支隊組織科科長)、15.饒守坤(八團副團長)、17.胡煒(八團政治處副主任)
1947年父親和羅華生、馬賓叔叔在一面坡。
1947年在尚志一面坡哈東軍分區人員合影。
第一棑左起:汪家和(作戰科科長)、常濟榮(羅華生愛人)、羅榮華(羅華生大兒子)、許佩云(組織科干事、童浩生愛人)、景伯承(組織科科長)
第二棑左二起:馬克正(參謀長)、童浩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羅華生(司令員)、馬賓(地委書記兼政委)、左七:劉可天(副司令員)
1947年父親和第一軍分區(哈東分區)羅華生、馬賓、馬克正、劉可天等叔叔。
父親和馬克正叔叔(哈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參謀長,在解放天津戰役中犧牲,授予勇敢獎章)。
父親和哈東軍分區戰友們。
父親和哈東軍分區的戰友們。
右一是父親、左一是馬克正叔叔,在一面坡父親的住地。
1947年哈東軍分區組建了松江獨立團,地方政府贈送錦旗,左邊是父親。
1947年父親在一面坡住地。
父母親和馬克正等在一面坡火車站的列車上。
1951年在江西省上饒軍分區合影。
前左起:鄧忠仁(分區副司令員)、曾敬凡(157師司令員兼分區司令員)、童浩生(157師政委兼分區副政委)、康干生(157師參謀長兼分區參謀長)、顏炳南(分區副參謀長)
后左起:?(鄧忠仁愛人)、韓平(曾敬凡愛人)、李桂英(顏炳南愛人)、許佩蕓(童浩生愛人)、李玉華、(康干生愛人)
1958年上饒軍分區會議合影。
1963年江西省軍區領導和部分軍分區領導合影。
父親在長沙東湖干休所。
父母親和通信員在長沙東湖干休所。
父親在哈東軍分區時的警衛員解光云叔叔及三個女兒帶我尋找父親1946-1947年參加松江軍區會議舊址(哈爾濱鐵路俱樂部)。
解叔叔告訴我,他每次跟隨父親參加會議都是晩上在一面坡乘坐火車,早上才能到哈爾濱香坊火車站,然后坐老毛子(蘇聯人)趕的斗子車(馬車)去賓館。首長們安排住二樓,警衛人員住一樓。
父親當年在哈爾濱開會時住的酒店舊址。
父親的懷表。
這塊懷表是抗戰期間繳獲日軍的戰利品,留給父親使用以后,父親一直帶著懷表指揮戰斗。一次不小心懷表掉在地上,被戰馬踩了一腳,表背面留下馬蹄的痕跡,幸好表還能走動。懷表跟隨父親南征北戰,直到父親去世。如今母親珍藏著不再走動的懷表。
父親保存的蘇維埃銀行幣。
在三五國防文化愽物館見到抗聯英雄譜和為父親種的長青樹。
這英雄譜墻上,刻有父親的名字,那是英烈們的忠魂,一代人為理想奮斗、奉獻的史冊。
父親留下的部分紀念章和任命書等。
五十年代的父母親。
六十年代的父母親。
七十年代的父母親。
1956年爺爺和我們在一起。
我們在武漢的全家福。
五十年代在上饒拍的全家福。
六十年代在上饒拍的全家福。
70年代在長沙拍的全家福(小妹妹在部隊未能回來)。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95歲的老媽媽光榮在黨76年,榮獲在黨50年紀念章。
傳承父輩的光榮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跟黨走。
歷史無言、精神永存,父母親的歷史和軍功章是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也是那一代人的歷史,是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革命軍人史,沒有無數先烈浴血奮戰的昨天,也就沒有我們安定幸福的今天。
我們生長在革命軍人的家庭,身上流淌著革命軍人浴血奮戰的血脈。我們要牢記父輩們的使命、不忘他們的初心,永遠不辜負一生的稱號:革命軍人的后代。
安息吧,敬愛的父親,我們永遠懷念您。
四野子弟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