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
中共中央科學分析戰爭形勢后,當機立斷,及時抓住戰略決戰的有利時機,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這三大戰役無論是戰爭的規?;蛉〉玫膽鸸?,在中國戰爭史上都是空前的,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遼沈戰役是這“三大戰役”中的第一個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它的勝利,使中國人民革命的軍事形勢達到一個新的轉折點,而且使得解放戰爭獲得了一個鞏固的、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戰略后方。
遼寧省錦州市的遼沈戰役紀念館,每年都要接待大量來自各地的觀眾。
遼沈戰役紀念館館長 劉曉光: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會議,當時提出利用五年左右時間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當時在全國五大戰場中,東北戰場上是我軍經濟力和軍力超過了國民黨軍唯一戰場。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決定,將決戰首先放在東北進行,那么歷史證明,黨中央作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正確決策。
在東北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決戰的方向首先選在哪里,將是達成戰略意圖的關鍵。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決定首先攻克錦州、控制北寧線,關上東北國民黨軍撤向華北的大門。
9月12日,東北野戰軍開始攻錦作戰。
國民黨軍組成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企圖東西對進,增援錦州。東北野戰軍對敵人的援軍進行頑強阻擊。1948年10月5日晚,東野指揮機關悄悄進駐位于錦州西北20公里的牤牛屯村。
總臺央視記者 季熠非:在遼沈戰役期間,西柏坡和牤牛屯這兩座小村莊之間往來的電報多達近百封。黨中央通過電波,直接領導和指揮了這場前所未有的大決戰。正是因為做到了聽黨指揮,所以遼沈戰役才有了最后的決戰決勝。
在錦州外圍戰斗中,配水池戰斗最為激烈。
東北野戰軍老戰士 李如吉:我參加了配水池戰斗。 敵人大約有一個加強營,就在配水池,大概七個碉堡在那個周圍。打的時候,一個連沖鋒,敵人的重機槍點射,一個連上去就倒下去了。
遼沈戰役紀念館工作人員 劉軍:國民黨軍號稱配水池是第二個凡爾登,他們的口號是守配水池的都是鐵打的漢,我軍則豪邁地提出,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鐵的漢。1948年的10月12日,戰斗從早上8點一直進行到晚上6點。最后我軍以傷亡600余人的代價,僅剩6個人攻占配水池。這面墻上彈痕累累,這就是體現我們指戰員,攻堅克難、敢于犧牲的歷史見證。
10月14日,東北野戰軍對錦州發起總攻,經過31小時激戰,全殲錦州守敵近9萬人。
東北野戰軍老戰士 賈禎:因為錦州是咱們解放戰爭東北地區的第一個大的攻堅戰、攻城戰。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那真是打仗沖鋒在前。為了革命,為了勝利,作了自我犧牲。
錦州的解放,促使長春守敵一部分起義,其余投降。東北國民黨軍隊向關內的退路已被切斷。隨后,東北野戰軍又展開了大規模的圍殲戰,經過兩日一夜的激戰,國民黨軍“西進兵團”10萬余人全部被殲,兵團司令廖耀湘等高級將領被俘。東北野戰軍乘勝追擊,于11月2日,解放沈陽、營口,至此,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遼沈戰役紀念館館長 劉曉光: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11月2日結束,一共歷時52天的時間,殲滅國民黨軍472300余人。遼沈戰役的勝利,徹底完成了黨的七大提出的戰略部署,使我黨領導的革命武裝斗爭達到了勝利轉折的頂峰,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勝利進程。同時,也為我黨我軍提供了鞏固的戰略后方。
來源:央視新聞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