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于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上圖來自: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
他曾是舉世矚目的科研明星
隱姓埋名十七載
只為給新中國造出核武器
他就是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淦昌
1998年12月10日
王淦昌逝世,享年91歲
今天,緬懷王淦昌
他是清華大學物理系第一屆本科生
在戰火中埋下科技報國的種子
1925年,18歲的王淦昌心懷
“科學報國、振興中華”之志
成為清華大學物理系第一屆本科生
1929年,王淦昌在清華園
從清華大學畢業后
王淦昌前往德國留學,繼續研究物理
他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學習
常常在研究室待至深夜
一次,王淦昌聽完一個學術報告會后
對報告中涉及的物理現象和結論
提出了質疑
同時又想到了一個新的實驗方法
欣喜萬分的王淦昌
兩次向導師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卻被導師拒絕
剛剛來到德國的王淦昌
不敢忤逆導師的意見
只得放棄了這個想法
后來
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查德威克
在此前研究的基礎上
通過一系列實驗證實了中子的存在
他使用的方法
正是王淦昌曾想嘗試的云室實驗法
1935年
查德威克憑此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件事也被王淦昌視為終生遺憾
但也讓他明白
科學研究只有真理
沒有絕對權威
左二為王淦昌
1934年回國后
王淦昌曾任教浙江大學
在浙江大學任教后不久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王淦昌跟著浙江大學西遷貴州
輾轉各地,艱苦度日
正因飽受戰火的摧殘
王淦昌的心里
早早就埋下了科技報國的種子
1956年
憑借著在中微子領域出色的研究成果
王淦昌代表中國加入到
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
開始了一場尋找微觀粒子的國際競賽
王淦昌在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一排右三)
三年后
王淦昌果然不負眾望
率先發現了反西格瑪負超子
填補了反物質粒子家族的空白
震驚國際
當時外界認為
王淦昌獲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但他選擇了放棄
受命回國秘密參加原子彈的研制工作
并改了名字
王淦昌變成“王京”
他說:“我愿以身許國”
1960年,面對國家的迫切需要
王淦昌毅然放棄自己的研究方向
轉向核武器研究之中
當被問及是否愿意為研制核武器改名時
王淦昌毫不遲疑寫下了“王京”
擲地有聲地說
“我愿以身許國”
從那以后,科學家王淦昌“音訊全無”
大漠深處多了一個叫“王京”的研究員
甚至連他的家人
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做什么
50多歲的王淦昌
是試驗基地里年紀最大的科學家
他克服艱苦條件,所有試驗親力親為
經常是一個饅頭一杯水
吃完就立刻投入工作
王淦昌的木箱,現存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1961年到1963年
王淦昌領導了上千次
原子彈起爆裝置的炸藥爆轟試驗
1964年10月16日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王淦昌隨著沸騰的人群從掩體里跑出來
激動地揮動著雙臂
流著熱淚歡呼:
“成功啦!我們成功啦!”
此后,王淦昌又秘密參與了
我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
1967年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8年
王淦昌告別了“王京”的身份
回到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從1961年到1978年
王淦昌“隱身”17年
用實際行動踐行以身許國的承諾
1999年,王淦昌被授予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然而,他卻沒能親手接過這份榮譽
1998年12月10日
王淦昌逝世,享年91歲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從風華正茂到兩鬢斑白
王淦昌用一生書寫了
一個中國科學家的無私與擔當
致敬國之脊梁
相關鏈接:
三五文化網 | “兩彈一星”元勛王淦昌:隱姓埋名鑄核盾
https://jjwhw.30edu.com.cn/Article/b8645d85-7950-4164-a5a4-cf51497a0c1d.shtml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