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陵江鎮的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戰役遺址—蒼溪紅軍渡。
1935年3月28日,紅四方面軍為配合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境地區的作戰行動和戰略轉移,并向四川、甘肅邊界發展,遂發起嘉陵江戰役。此役歷時24天,共殲敵1萬余人,攻克縣城8座,控制了東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邊界的廣大地區,打亂了敵軍的“川陜會剿”計劃,為紅四方面軍繼續向甘南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此役成為紅四方面軍戰史上一次大規模強渡江河的模范戰例。
顧全大局,策應中央。1934年9月,紅四方面軍取得川陜蘇區“反六路圍攻”戰斗的勝利。不甘心失敗的蔣介石,又制訂“川陜會剿”計劃,派出中央軍胡宗南部和川陜兩省地方軍隊,欲對我軍東西堵截、南北夾擊。
面對嚴峻形勢,結合川陜根據地戰后糧食和兵員短缺等困難情況,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在清江渡會議上提出川陜甘計劃,即依托老區,收縮戰線,發展新區,主要打擊目標是胡宗南,重點奪取甘南的碧口和文縣、武都、成縣、康縣等地,并伺機向岷州、天水一帶發展,建立新的根據地。為實行該計劃,紅四方面軍組織了3個月的整訓,部隊兵員、物資得到補充,士氣進一步提高,為迎接新的戰斗任務做好準備。
1935年1月22日,紅四方面軍發起廣昭戰役,決定吃掉相對孤立的胡宗南部,并向甘肅南部拓展根據地。戰役期間,中央軍委電示紅四方面軍,要其迅速集結部隊,完成進攻準備,于最近時期向嘉陵江以西進攻,配合中央紅軍渡江北上。紅四方面軍在旺蒼壩召開緊急會議,經認真研究后一致認為:迎接中央紅軍是當務之急,決定暫停對胡宗南的進攻,集中主力強渡嘉陵江,策應中央紅軍。
周密偵察,充分準備。1935年2月初,紅四方面軍以12個團的兵力出擊陜南,以迷惑和調動敵軍北上,為主力在蒼溪地區西渡嘉陵江創造有利條件。2月中旬,紅四方面軍回師北川,準備突破嘉陵江。
至3月11日,紅四方面軍先后取得儀隴、蒼溪戰役的勝利,控制了嘉陵江東岸除閬中城外北起廣元、南至南部縣城的大部分地區,掃清了渡江作戰的障礙。
當時嘉陵江沿岸及其以西地區,由川軍鄧錫侯、田頌堯兩部防守,主要兵力集中在北起廣元地區、南至南部縣城的沿江一線,其后方縱深至涪江沿岸地區十分空虛。為確保萬全,徐向前率領有關人員,沿江勘察水文、地形等情況,并根據敵軍的防御特點和兵力配備情況,挑選渡江地段。
隨后,各渡江部隊進行了深入的政治動員,使廣大指戰員認清形勢,解除顧慮,增強敢打必勝的信心。擔任主要突破任務的部隊,在嘉陵江左側支流東河一帶開展了緊張的水上練兵,學習操船、泅水等技術,演習登陸突破、鞏固登陸場和向縱深發展等戰術動作。根據地群眾為紅軍渡江作戰,支援了大量物資器材。經過夜以繼日的緊張工作,軍民協力建造出大批木船和3座竹扎便橋構件。與此同時,各渡江部隊還對敵情、道路、地形等進行周密偵察,并通過起義投誠的敵軍士兵,詳細了解敵軍江防部署,為戰役的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多路出擊,強渡大江。3月28日晚,由紅9、紅30、紅3l軍組成的第一梯隊,率先投入戰斗。紅30軍第88師先頭部隊于塔子山附近秘密渡江,直至迫近對岸才被敵軍發覺。敵軍火力尚未展開,我軍設在塔子山上的炮兵陣地和重機槍陣地,便立即向敵軍猛烈射擊,掩護突擊部隊勝利登岸。突擊部隊登岸后,殲滅敵守軍1個營,建立起登陸場。隨后,第88師2個團快速渡江攻占飛虎山、高城山、萬年山等制高點,并擊潰從閬中城后撤之敵。
與此同時,紅31軍于蒼溪以北的鳶溪口強渡成功,一舉攻占敵險要陣地火燒寺,擊潰守敵1個旅。紅9軍也于閬中城以北渡過嘉陵江。第一梯隊占領沿江要點后,迅速向敵縱深及兩翼發起攻勢。第二梯隊紅4軍很快也從蒼溪渡過嘉陵江投入戰斗。敵軍苦心經營的江防瞬間土崩瓦解。
穿插進攻,飛奪劍門。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后,迅疾攻擊沿江敵軍。左翼紅9軍和紅4軍各一部配合作戰,攻占南部縣城。右翼紅31軍擊潰敵劉漢雄部后,迅速向劍門關推進。中路紅30軍及紅9軍另一部攻占劍閣后,以第89師控制縣城,以第88師向東北疾進,協同紅31軍進攻劍門關。
劍門關是橫亙劍閣、昭化之間的劍門山的隘口,扼川陜大道,地勢險要,是敵軍江防重要支撐點。
4月2日拂曉,紅31軍4個團和紅30軍第88師,分別抵近劍門關,對守軍形成東、西、南三面包圍。2日11時,攻擊開始。經過半日激戰,我軍全殲守敵3個團,一舉占領敵軍所謂“插翅難飛”的劍門關要隘。紅30軍和紅31軍各一部于3日乘勝攻克昭化,又殲敵1個團。至此,敵軍沿江防線悉數被摧毀,紅四方面軍控制了北起廣元、南至南部縣城的嘉陵江西岸地區。
誘敵深入,圍城打援。劍門關失守后,國民黨軍調整作戰計劃,欲將紅四方面軍消滅在嘉陵江和涪江之間的三角地帶。四川北部通往甘南或川西的重鎮江油,成為敵我雙方的必爭之地。
4月10日,紅9軍和紅30軍主力部隊經一晝夜奔襲,抵達涪江岸邊,并很快突破了涪江的川軍防線,對江油形成包圍之勢。鄧錫侯急忙率領10個團,在飛機掩護下增援江油。
紅四方面軍偵悉這一情況后,決定采取誘敵深入和圍城打援的戰術,留一部繼續圍困江油,集中大部兵力在江油以南打擊敵軍援兵。14日至15日,紅四方面軍在江油以南地區擊潰援敵,殲敵4個團,俘敵3000余人。至21日,我軍攻占了青川、平武、中壩、彰明、北川等地。至此,嘉陵江戰役勝利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