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長河 信仰的波光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袁 帥

抗戰時期,耿相柏(左)與戰友的合影。

耿相柏正在閱讀《解放軍報》。
過完101歲生日,耿相柏覺得時間越來越慢了。
3年前,因為類風濕的困擾,耿老不得不依靠助行器行走。雖然頭發斑白、行動不便,她依然保持著一名老兵的“倔強”——清晨6:15,輕輕把發卡別在頭上,把被子疊成“豆腐塊”,然后下樓到小院里走一走。
7月,干休所的槐樹長得正好,綠色的葉片隨風飛舞,似乎在低吟一首舒緩的老歌。
槐樹下,重孫女媛媛偶爾會聽到太奶奶講當年的故事。那些出現在歷史書和電影里的情節,在耿相柏的講述中變得生動而真實。
媛媛并不知道,太奶奶稀松平常的講述背后,隱藏著一段不能忘卻的革命歲月——
80多年前,19歲的耿相柏在晉察冀根據地參加了八路軍。此后,她輾轉多地,干過被服廠,辦過托兒所,在叢林里躲過日本侵略者的掃蕩。后來,她又和戰友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耿老告訴記者,年輕時,她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抗戰時期,前方打仗,軍裝不夠穿,她帶著被服廠的女工們整宿縫制新軍裝;抗美援朝,從戰場回國后,她留守大后方,照看將士們的子女,白天上課,晚上忙活孩子們的吃穿用度……
“打仗那會兒,我們根本不知道明天要去向哪里,會有什么樣的危險?!惫⑾喟卣f,“能做的事,就是跟著部隊走?!?/font>
跟著走,是她毅然決然的堅定選擇,更是這位百歲老兵一生踐行的承諾。
跟著走,是我們無往不勝的力量之源,更是人民軍隊對黨的永恒信仰。
回顧人民軍隊94年的浴血奮戰,這個信仰在時代更迭、歲月流轉間愈發閃光——
長征時,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一方面軍的戰士倒下;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傷亡60多萬人;抗美援朝戰爭中,19.7萬多志愿軍官兵英勇犧牲……
新時代強軍征程上,我們身邊依然有這樣一群人,令人仰望、催人奮進——
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張超,用年輕的生命把對黨的忠誠寫在海天之間;維和士兵申亮亮、李磊、楊樹朋,用鮮血捍衛了國旗軍旗的榮譽;抗洪勇士劉景泰,為了人民的利益戰斗到最后一刻……
他們身上,傳承著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蘊涵著革命軍人共同的勝戰密碼:為崇高信仰奮不顧身。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更是人民軍隊的精神支柱。
建黨百年之際,有著81年黨齡的耿老收到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她的三個兒子、兩個兒媳也收到了紀念章。
凝視這個紅色家庭,一組數字讓人動容:三代黨員,6枚“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10余人入伍參軍……
雖身處不同時代,工作在不同崗位,耿老一家卻始終昂揚著革命的樂觀主義,始終充盈著向前的奮進力量。
信仰的波光,閃爍在時間的長河。家國、信仰、選擇,這些名詞在這個平凡卻又幸福的家庭中反復縈繞,最終匯聚成一首屬于中國軍人的贊歌。
這6枚紀念章里,記錄了我們這支軍隊的成長軌跡,更蘊藏著一個革命家庭在壯闊歲月中閃耀的幸福與榮光。
再過一個月,耿相柏老人即將迎來自己的102歲生日。百歲很長,長到染白發梢;百年很短,對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支軍隊來說,正是風華正茂。
今年“八一”前夕,記者在山東省軍區第一退休干部休養所采訪耿相柏老人,走進這名百歲老兵的精神世界。
一名百歲老兵的幸福家庭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袁 帥 記者 薛 敏 通訊員 林 琳 黃旭軍

百歲老兵耿相柏(前排居中)和她的家人們。 解放軍報記者 薛 敏攝
關鍵詞 本色
在這個家庭里,節儉是看得見的傳家寶
泉城濟南,夏日氣息漸濃。
干休所內,蔥郁的綠色向陽生長,池塘里荷花盛開,洋溢著火熱和茁壯。
第一次見到耿相柏老人,她正坐在沙發上讀報。雖然早已退休,年過百歲的耿老依舊關心國家大事。
老人面色紅潤,穿一件碎花襯衣。得知記者來采訪,她專門讓小女兒取出珍藏的毛主席像章,佩戴在胸前。紅色像章上,“為人民服務”5個大字閃著金光。
二兒媳楊文告訴記者,這件襯衫是老人最喜歡的衣服,“是40多年前買的,平時舍不得穿?!?/font>
耿老家里布置得極其簡單:餐桌已擦得斑駁“包漿”,那是60年前長子況東海參軍時購置的;舀米用的瓢,年代更為久遠,木柄已經快磨禿;除了一組沙發和電視是兒孫們近年執意添置的家具,其他物品都陪伴這個家庭度過了漫長歲月。
“我們的日子是過好了,但還有很多人不富裕?!惫⒗险f,“這些已經夠用了?!?/font>
多年來,耿老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生活習慣:在這個家里,洗完衣服的水一定要留下拖地,然后再沖廁所;一張餐巾紙,也要扯成兩半來用;桌上喝水的杯子,記不清是哪年用過的罐頭瓶……
見記者已經熱得滿頭大汗,況東海打開了客廳里那臺表面泛黃的立式空調?!捌綍r天再熱,老太太都是給我們一人發一個蒲扇,有客人來了才能開空調?!彼忉屨f。
客廳正中間,懸掛著一面厚重的牌匾,上面寫著“共和國將軍之家”。耿老的丈夫況開田是位老紅軍,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立下赫赫功勛,是長征路上的“管錢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楊文回憶:“公公還在世時,永遠穿著一件汗衫,家里人說他‘后背多大,補丁就有多大’。床單中間磨破了,他把好的兩邊對接上,縫起來接著用?!闭f到動情處,她眼睛里閃著淚花。
楊文退休前是一名軍醫。嫁到這個家幾十年,她一邊忙著醫院工作,一邊盡心孝敬二老。在她印象中,歷經烽火硝煙和艱苦歲月洗禮的公婆,“身上有一種特殊的風骨?!?/font>
這種風骨,正是共產黨人不變的本色,也是這個革命家庭的傳統與家風。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那些與歲月一起斑駁的物件,承載著一個革命家庭的紅色基因,彰顯著共產黨人的本色初心。
家里第三代孩子中,況賴哿從小跟著奶奶長大,受她教育影響最深。小時候,他在食堂吃飯,飯盒里不能剩一粒米、一口菜,不然回去就得“挨揍”。后來,況賴哿當了十幾年兵,如今已轉業成為一名特警?!安荒芡似D苦樸素的作風。奶奶的教誨一直在我心里?!彼f。
家中第四代孩子媛媛曾問父親況賴哿:“太爺爺和太奶奶都是老革命,咱家里有沒有什么傳家寶?”況賴哿笑著答:“在我們這個家里,節儉就是看得見的傳家寶?!?/font>
關鍵詞 信仰
不管多么難,都要跟著共產黨走
百歲之后,“我想不起來了”漸漸成為耿老的口頭禪。
年輕時最愛唱的歌曲、最喜歡的電影,已經隨著歲月逐漸模糊,但參軍入黨的那段記憶,在她腦海中始終鮮明。
耿相柏1920年出生在太行山深處的一個貧農家庭??箲饡r期,晉察冀軍區各村鎮成立“婦女救國會”,為八路軍準備軍鞋、軍糧等物資,照顧傷病員。因為作風干練,耿相柏很快成為婦救會青年隊的隊長。
1939年秋天,耿相柏接到了一封信。信是早幾年就加入共產黨的嫂子寫來的,邀請她參加八路軍。
這位從未出過遠門的19歲女孩,就這樣毅然決定離家去尋找部隊。她拿著一張鄉公所開出的證明,從阜平縣老家出發,根據信里寫的地址邊走邊問,終于在5天后找到了晉察冀軍區機關。
很快,耿相柏穿上軍裝,成為被服廠女工隊的新兵班長。那時候,敵后根據地的條件十分艱苦,給戰友們制作軍服,全靠手工?!拔乙惶炷芸p三條褲子?!惫⒗线呎f邊用手比畫著。
一次,前方戰事突然吃緊,部隊馬上要前出作戰。
廠房前的操場上,即將出征的八路軍官兵大聲唱著軍歌;廠房里,耿相柏帶著女工連夜趕制軍服。
月色清朗,軍歌嘹亮,年輕戰士們迸發出的精力和熱情,深深感染著耿相柏。正是在這一刻,她下定決心:不管未來多么難,都要跟著共產黨走。
因為工作出色,短短一年后耿相柏就成為被服廠負責人,并光榮地加入黨組織。成為負責人,她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不僅要抓生產,還要反掃蕩,保障女工隊的安全。
那時,每年春秋兩季,日本侵略者都會到根據地搶奪糧食。耿相柏就帶著女工們換上老百姓的衣服,偽裝成村民,疏散隱蔽到各村。
用草木灰和泥土把臉和胳膊涂黑后,耿相柏帶著隊伍爬高山、下懸崖,在敵人槍口下躲過一次次掃蕩。
“最長的一次在山上躲了6天,帶的干糧都沒了,只能從山上摘老鄉的南瓜吃。老鄉也不知道躲到哪了,我們就把錢壓到石頭下面?!惫⑾喟卣f,“‘不能占老百姓的便宜’是軍令?!?/font>
其實,耿相柏很少跟兒孫們提起自己當年參加革命的事?!拔覜]什么了不起的,也沒上一線作戰?!彼X得,那些在前方流血犧牲的戰友們更值得被紀念。
戰爭,讓懵懂的少女成長為堅定的戰士,也為她帶來了革命的愛情。正是在戰爭中,耿相柏與丈夫況開田從相識走向相知,從相知走向相愛。
硝煙中的愛情沒有風花雪月,卻充滿著革命的浪漫主義——結婚之前,倆人只單獨接觸過兩次。一次是百團大戰結束后,況開田獲得上級嘉獎,他把獎品都拎去送給了耿相柏,算是隱晦的表白;后來,一次耿相柏生病,況開田專門去探望。
結婚那天,部隊為他們辦了一桌酒席?!斑€特地分給我們一扇豬肉呢?!惫⒗匣貞浾f,在當時這可算是“奢侈”的事了。
從抗戰時期到解放戰爭,夫妻倆聚少離多。耿相柏真正和家人生活在一起還是抗美援朝結束后。在相互扶持的歲月中,她和況開田共同養育了四兒一女。
后來,孩子們紛紛長大,也都參軍入伍。最小的女兒耿巖,隨了母親的姓。
耿巖后來也當了兵。她入伍后第一次回家探親,母親專門讓全家換上軍裝,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全家福。
這些年,耿相柏收到了組織頒發的多枚紀念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這些紀念章里,凝結了耿相柏的革命歲月,見證了她的青春芳華。
關鍵詞 幸福
能再為組織、為人民做點貢獻,是最幸福的事
出發采訪前,記者查詢到關于耿相柏的最早報道,刊登于1956年10月27日的《解放軍報》。幾經周折,記者找到那份報紙的復印件。
耿老瞇起眼睛,拿起這張報紙,舉著放大鏡看了又看:“那一年,我作為志愿軍家屬代表,參加朝鮮駐華大使館舉辦的慰問演出,還上臺發了言呢?!?/font>
耿老告訴記者,當年新中國剛開始建設,部隊又出國打仗,工作十分繁忙。從朝鮮戰場回國后,她調到后方,負責創建托兒所,照顧志愿軍將士的子女。
“那時候日子很苦,經常吃不飽飯?!惫⒗险f,“但再難,我們也想盡辦法,有什么東西都先緊著托兒所的孩子們?!?/font>
大兒子況東海出生于1944年,二兒子況南山是解放戰爭時出生的。兩個孩子在幾乎沒有父母陪伴的狀態下度過了孩提歲月。
“我第一次對父親有印象,是朝鮮戰爭結束后,他到托兒所看我們?!睕r東海說,剛從戰場上下來的父親穿著舊軍裝,光頭,面龐黢黑,兩顆門牙在朝鮮凍掉了。
“老師讓我們喊爸爸,我跟弟弟都嚇哭了。父親給了我們一人一個蘋果,拍了拍我們的頭?!睕r東?;貞?,父母此后輾轉多地任職,一直到父親調任濟南,一家人才算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團聚。
這些年,退休后的況東海每天陪伴著母親看報、散步,想多盡盡孝心。母親也始終把他當成孩子,操心他衣服穿得怎么樣,飯菜吃得好不好。
“到了古稀之年,還能喊聲媽,還有人管著自己,天下還有比這更幸福的嗎?”況東海說。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幸福不只是傳統家庭概念中的“天倫之樂”,更是紅色血脈的代代延續,是精神信仰的薪火相傳。
“你們年輕人要爭取早些入黨,早些為人民服務?!惫⒗线@樣叮囑才14歲的重孫女媛媛。
80多年前,19歲的耿相柏離開老家河北阜平參加革命,之后很少再回故鄉。
阜平是革命老區??箲饡r期,阜平不足9萬人口,卻養活了9萬多人的抗日部隊。
阜平曾是貧困縣。直到十幾年前,全縣仍有近一半人沒有脫貧。前些年,耿相柏曾在電視上看見故鄉的一個鏡頭,片中那石頭壘成的舊圍墻,竟還是當年自己離家時的模樣。老人的心,疼啊。
習習春風,遍拂太行。2012年12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阜平。在那里,習總書記向全黨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進軍令: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如滾滾春雷,若浩浩春風,在黨的領導下,巍巍太行換新顏。2020年初,隨著河北最后一批13個貧困縣摘帽,阜平縣成功脫貧。
這是中國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也是中國人民親手創造的奇跡。
今年“七一”前夕,耿相柏老人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5萬元的特殊黨費。
山東省軍區第一退休干部休養所所長張衛強告訴記者,此前汶川地震、建黨95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冠疫情……耿相柏老人都用特殊黨費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情和心意。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惫⑾喟爻0堰@句話掛在嘴邊。她說:“我已經老了,不能再為黨做什么工作了。如果能再為組織、為人民做點貢獻,那就是我最幸福的事?!?/font>
時間是忠實的親歷者,它見證了戰火下的熱血與犧牲;時間更是偉大的書寫者,給予我們這個時代的和平與幸福。
這是一個人的幸?!獨v經戰火硝煙,度過百歲的耿相柏老人如今兒孫環繞,安享晚年。
這是一個家庭的幸?!獣r間流轉,年輕時奔赴各地建功立業的子女們,如今又回到家中,一家人終于團聚。
這是一個幸福的時代——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小康社會正全面鋪開畫卷。仰望蒼穹,天和核心艙正帶著中華民族的夢想暢然遨游。
采訪結束,天色已晚?;仡^望去,耿老寓所里亮起燈光。我們有理由相信,千千萬萬個家庭會迎來更加美滿幸福的明天……
作者:袁 帥 薛 敏 林 琳 黃旭軍
